[发明专利]交叉眼收发同时干扰的隔离度收发天线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0050.3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7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戴幻尧;王建路;赵广超;王道酉;刘连照;崔建岭;王得旺;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
主分类号: | H01Q1/52 | 分类号: | H01Q1/52;H01Q17/00;H01Q1/42;G01S7/38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收发 同时 干扰 隔离 天线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交叉眼收发同时干扰的隔离度收发天线设计方法,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内部放置有吸波罩,且吸波罩内部放置有双极化天线,所述吸波罩通过安装座固定于外罩底壁上,外罩通过锁紧扭固定在过渡件上。本专利针对收发隔离这一困扰交叉眼干扰电子对抗系统的实际问题,分析了影响干扰机收发隔离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交叉眼收发同时干扰的隔离度收发天线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和实测证明了该隔离度设计方法能够达到110dB以上,能够满足使用指标要求。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对天线单元本身的隔离度要求较小,对天线方向图影响较小,能够获得非常高的极化隔离度,而且可以根据滑轨的天线间距进一步调整隔离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对抗技术领域,具体为交叉眼收发同时干扰的隔离度收发天线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电子对抗中,交叉眼干扰机工作时应采取雷达主瓣干扰方式,即雷达干扰机与目标应同处一个探测雷达波束内。这个要求在使用上限制了雷达干扰机的前置距离,由此要求干扰机的反应时间必须要短。为保证假目标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有好的相参性,常规的做法是交叉眼干扰机对雷达探测信号进行全脉冲采样存储,收发分时工作,但当雷达使用宽脉冲信号探测时,这种做法与干扰机快速反应时间要求相冲突。一种试图折衷的方法是,采取高速时分采样存储,这种做法能够取得低于雷达相参处理增益6dB的处理增益。这种高速时分收发转换的做法,虽然能够缩短干扰机反应时间,但输出的干扰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均有缺陷,当被干扰雷达瞬时带宽足够宽,接收信号功率足够大时,雷达有可能通过一些检测方法将这种干扰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缺陷检测出来。由此看出,要实现多假目标干扰的有效性,同时要保证多假目标信号的逼真性,干扰机需要收发同时工作。干扰机收发同时工作带来的问题是干扰机需要解决收发隔离问题。
收发隔离一直是影响干扰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当干扰机处于收发同时工作模式时,干扰通过空间耦合同路进入接收天线将降低侦察灵敏度,造成接收端目标检测困难或接收信号质量下降,严重时更可能发生自激现象,使整个电子对抗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为了保障己方侦察设备对雷达信号的正确检测,有效获取敌方目标信息,有必要研究行之有效的收发隔离方法,提高干扰机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交叉眼收发同时干扰的隔离度收发天线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交叉眼干扰机处于收发同时工作模式时,干扰通过空间耦合同路进入接收天线将降低侦察灵敏度,造成接收端目标检测困难或接收信号质量下降,严重时更可能发生自激现象,使整个电子对抗系统处于瘫痪状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交叉眼收发同时干扰的隔离度收发天线设计方法,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内部放置有吸波罩,且吸波罩内部放置有双极化天线,所述吸波罩通过安装座固定于外罩底壁上,外罩通过锁紧扭固定在过渡件上,且过渡件中间设有隔板固定座,隔板固定座上固定有隔板,且过渡件两侧边缘开设有滑轨,所述过渡件下端设置于三脚架上,且三脚架上设有手拧螺栓,所述交叉眼收发同时干扰的隔离度收发天线设计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计算雷达干扰机所需达到的隔离度的技术指标;
S2:进行空间隔离和正交极化隔离双重设计;
S3:增加隔离度,在双极化天线外部包裹吸波罩;
S4:收发天线之间增加吸波墙体;
S5:收据数据,整理得出结论。
优选的,所述外罩活动于过渡件的滑轨上,且外罩通过锁紧扭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三脚架自带有方位和俯仰变换云台,能够满足方位向0-360°,俯仰±45°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双极化天线为喇叭状,且喇叭前端开口直径大于后端开口直径。
优选的,所述吸波罩外壁采用粘贴包覆的方式粘接吸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0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