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9664.X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2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职业学院;一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9/04 | 分类号: | E04B9/04;E04B1/94;A62C31/02;A62C31/28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知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0 | 代理人: | 张晓琳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吊顶 灭火 板材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热塑性涂层。第一板体内部限定出第一腔室,第二板体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一腔室内,且与开口对应,能够开启或封闭开口,第二板体内部限定出第二腔室;热塑性涂层涂覆于开口处,能够将第二板体封堵于第一腔室内;其中,第一腔室内充填有惰性气体,第二腔室内充填有灭火粉末。在本申请中,不仅使板材具备灭火性能,能够有效的延缓火势在室内蔓延,为室内人员逃生和消防急救争取时间,而且板材具备多种灭火方式,增强了其灭火性能,可及时消灭火灾,更好的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并大幅度降低了人们的财产损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
背景技术
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应用于建筑行业,用来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
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防火板材,是以硅质材料或者钙质材料为主,加上一定量的纤维材料、轻质的骨质材料以及粘合剂、添加剂融合在一起,再经过高压制作而成的装饰用材,其用于建筑装修的墙体防火隔离,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防火板材只具备防火性能,仅仅只对墙体起到简单的防火作用,不能帮助消灭火灾或者延缓火灾的蔓延。
可见,如何利用板材消灭火灾并延缓火势在室内蔓延,为室内人员逃生和消防急救争取时间的同时降低了人们的财产损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不仅使板材具备灭火性能,能够有效的延缓火势在室内蔓延,为室内人员逃生和消防急救争取时间,而且板材具备多种灭火方式,增强了其灭火性能,可及时消灭火灾,更好的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并大幅度降低了人们的财产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热塑性涂层。第一板体内部限定出第一腔室,且第一腔室具有向下的开口;第二板体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一腔室内,且与开口对应,能够开启或封闭开口,第二板体内部限定出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具有排放孔;热塑性涂层涂覆于开口处,能够将第二板体封堵于第一腔室内;其中,第一腔室内充填有惰性气体,第二腔室内充填有灭火粉末。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由于热塑性涂层具备在高温的环境下软化变形的特性,因此在室内发生火灾时,热塑性涂层因软化变形而无法在将第二板体封堵于第一腔室内,从而第二板体可向下活动使其移出第一腔室并开启开口,此时第一腔室内充填的惰性气体可通过开口向室内喷射,利用喷射出的惰性气体进行灭火,同时第二腔室内充填的灭火粉末也通过排放孔排出,利用灭火粉末进行灭火,因此相对于防火型板材只能够保证板材不被燃烧,而无法消灭火灾,导致火势仍能向室内其他位置处蔓延,从而利用该灭火型板材不仅使板材具备灭火性能,能够有效的延缓火势在室内蔓延,为室内人员逃生和消防急救争取时间,而且板材具备多种灭火方式,增强了其灭火性能,可及时消灭火灾,更好的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并大幅度降低了人们的财产损失。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吊顶的灭火型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职业学院;一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临沂职业学院;一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9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