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5751.8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1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臧昊哲;杨国星;臧重庆;张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60;B60L53/16;B60L53/1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循环 冷却液 液冷源 | ||
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包括冷却单元、动力单元、机箱、电源、控制单元。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动力单元是由一个电机同时驱动主泵和副泵同时工作,主泵驱动冷却液在液冷源与液冷充电枪及线缆之间循环,副泵驱动冷却液在液冷源内第二次循环散热,通过上述两个循环使冷却液得到充分降温;该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去除了传统的储液箱结构,在冷却单元中设置了多个微通道散热器,利用多个微通道散热器及系统的管路存储的冷却液,因此具有体积小巧的优点,可使液冷源完美集成在充电桩内部;冷却单元中设置的微通道散热器具有极佳的散热性能,充分满足了充电桩对液冷源的体积、降温效率、工作能耗、及工作可靠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因无尾气排放,不污染环境的优点而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汽车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电池续航能力短;二是充电用时长。电池续航能力短的问题需通过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来解决,但相应的也进一步延长了锂电池的充电时间。
采用大功率快速充电可显著降低锂电池的充电时间,但过大的充电电流会导致充电枪导电端子及线缆导体在充电时发热严重,使用液冷技术液冷却充电枪的导电端子和线缆的导体可以解决高温问题,但相应的必须配套使用专用的液冷源,才可以保证“液冷直流充电枪+液冷线缆”在安全承载500A-800A范围内的充电电流时而不致过热,但目前缺少专门配套用于冷却直流充电枪及线缆的专用液冷源。
现有的液冷源是用微型液压站代替的,它的结构包括机箱、储油箱、动力泵、散热片、风扇。其中储油箱在液冷源里所占的空间大约是整个微型液压站体积的二分之一,因此导致现有微型液压站用于液冷充电枪及线缆,存在的问题如下:整体体积大、无法集成在充电桩内部、功耗高,在工作过程中散热效果不佳冷却液的温度会持续升高,无法有效对充电枪的导电端子及线缆的导体进行良好降温,因此导致充电系统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包括冷却单元、动力单元、机箱、电源、控制单元;该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的动力单元是由一个电机同时驱动主泵和副泵工作。主泵驱动冷却液在DC+电缆、充电枪DC+端子、充电枪DC-端子、DC-电缆、液冷源之间周而复始循环流动,进行冷热交换,实现第一次冷却液循环。副泵驱动冷却液在散热模组A、散热模组B和副泵之间循环流动,使冷却液得到充分散热降温,保证进入主泵的冷却液有较低的初始温度。另外本发明去除了传统的储液箱结构,而是在冷却单元中设置了多个微通道散热器,利用多个微通道散热器及系统中的管路存储的冷却液进行双循环,因此具有体积小巧的优点,可使液冷源完美集成在充电桩内部;还有,冷却单元中设置的微通道散热器具有极佳的散热性能,在较小功率散热风扇的驱动下,即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长时间持续充电经液冷的充电枪导电端子及线缆导体的温升会得到良好控制,极大提高了500A-800A充电系统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包括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包括电机、主泵、副泵,电极散热风扇。主泵、副泵分别固定设置在电机轴向两端部,由一台电机同轴驱动两个液泵;主泵驱动冷却液在液冷源、充电枪及线缆之间循环;副泵驱动冷却液在液冷源的散热器组之间反复循环,使冷却液得到充分散热降温;保证主泵吸取的冷却液有较低的初始温度,目的使主循环用于液冷充电枪导电端子及线缆导体的冷却液的温升更低。由一个电机带动两个循环泵同时工作的结构设计,在电机功率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极大缩减了动力单元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5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