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在线测量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2491.9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4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恩;武飞;黄海林;徐彬;于玉;戴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孙永刚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排放 排放量 在线 测量 系统 方法 | ||
一种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在线测量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固定排放源流量测量模块,适于获取当前时刻的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及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的ΔT累计值;固定排放源CO2浓度测量模块,适于获取当前时刻的固定排放源CO2浓度瞬时值;背景大气CO2浓度测量模块,适于获取当前时刻的背景大气CO2浓度瞬时值;分析计量模块,适于利用当前时刻的固定排放源CO2浓度瞬时值、背景大气CO2浓度瞬时值、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以及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的ΔT累计值,计算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瞬时值和累计值。本发明不仅能得出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瞬时值和累计值,而且能大大提高的测量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排放量的计算工具及方法,尤其是一种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在线测量系统与方法,属于环境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简单来说,就是二氧化碳达到峰值,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未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碳排量的准确测量既是采取一切节能减排措施的前提、也是评估成效的关键指标,只有做好碳排量的精确测量工作,才能使减排温室气体举措变得有的放矢,真正意义做到碳达峰和碳中和。
目前,市场上针对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浓度的监测技术、仪器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也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已有技术只能给出当前排放的浓度值,无法直接给出碳排放累计值。而针对一定周期内碳排放总量是通过消耗能源数量间接核算得到,它是一种理论测算方法,这种碳核算方法受排放因子影响会引起较大误差,无法给出实际碳排放累计值。
另外,由于一般大气中已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并且根据区域不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也会有差异,比如在农村或城市郊区较低、在城市中心或工业企业固定碳排放源附近就较高,这些都给实际碳排放的测量又带来一定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了所得实际碳排放累计值的准确性和参考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在线测量系统与方法,不仅能够得出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瞬时值和累计值,而且能够减少测量误差,大大提高实际固定排放源高碳排放量的测量精准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在线测量系统,包括:固定排放源流量测量模块,适于获取当前时刻的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以及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的ΔT累计值;固定排放源CO2浓度测量模块,适于获取当前时刻的固定排放源CO2浓度瞬时值;背景大气CO2浓度测量模块,适于获取当前时刻的背景大气CO2浓度瞬时值;分析计量模块,适于利用当前时刻的固定排放源CO2浓度瞬时值、背景大气CO2浓度瞬时值、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以及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的ΔT累计值,计算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瞬时值和累计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在线测量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刻的固定排放源CO2浓度瞬时值、背景大气CO2浓度瞬时值、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以及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的ΔT累计值;根据固定排放源CO2浓度瞬时值、背景大气CO2浓度瞬时值和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瞬时值计算当前时刻碳排放的瞬时值;根据固定排放源CO2浓度瞬时值、背景大气CO2浓度瞬时值和固定排放源气体流量的ΔT累计值计算截止到当前时刻碳排放量的累计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2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