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电线路中集成的传感器的供电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1275.2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9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王志明;田兵;杨泽明;樊灵孟;韦杰;李立浧;徐振恒;姚森敬;谭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H02J7/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袁武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集成 传感器 供电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中集成的传感器的供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路的第一电压;根据第一电压,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其中,当前占空比用于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在开关元件导通的情况下,由储能电路对传感器供电,在开关元件断开的情况下,由滤波电路对传感器和储能电路供电。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若短时间内导线电流突变而导致提供给传感器的供电电压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启动失败或强制休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中集成的传感器的供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电网中会安装众多传感器对输电线路的导线进行智能监测。通常采用电磁感应取能方式对传感器进行供电,即通过取能模块对传感器供电。取能模块主要包括了感应取能线圈、磁芯、整流滤波电路,导线中的交变电流通过取能线圈时会感应出电压,电压经整流滤波、DC-DC变换电路处理后对传感器进行供电。
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会根据用电负荷调整电能输送容量,因此,在用电负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交变电流波动范围较大,进而导致提供给传感器的供电电压波动较大。
然而,传统技术中若短时间内导线电流突变,就会导致提供给传感器的供电电压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启动失败或强制休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导线电流突变情况,以避免传感器损坏、启动失败或强制休眠的输电线路中集成的传感器的供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中集成的传感器的供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该输电线路中储能电路的第一电压;
根据该第一电压,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
根据该当前占空比,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以在该开关元件导通的情况下,由该储能电路对该传感器供电,在该开关元件断开的情况下,由该输电线路中滤波电路对该传感器和该储能电路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该第一电压,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包括:
若该第一电压大于预设的第一电压阈值,则将该当前占空比调整为最大占空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根据该第一电压,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包括:
若该第一电压小于预设的第二电压阈值,则将该当前占空比调整为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根据该第一电压,调整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包括:
若该第一电压大于等于该第二电压阈值且小于等于该第一电压阈值,则获取该滤波电路的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该第二电压为该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该第三电压为基于该输出电压确定的电压,用于表征该储能电路从该滤波电路获取的电能的变化趋势;
根据该第二电压和该第三电压,调整该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该第二电压和该第三电压,调整该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包括:
若该第二电压大于预设的第三电压阈值,且该第三电压大于等于零,则将该当前占空比增加第一预设比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该第二电压和该第三电压,调整该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当前占空比包括:
若该第二电压小于等于该第三电压阈值,或者,该第三电压小于零,则判断该第二电压是否小于预设的第四电压阈值且该第三电压是否小于等于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12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