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施工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6626.0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5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李文华;邹育麟;严波;周栓科;肖春红;赵见;徐益飞;吴卓坤;李心鹏;李佳伟;亢捷;陈洁;赵飞;李邦国;但晨;杨体旺;田文;李渴;唐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施工 地图 引擎 可视化 交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施工数据,并创建三维BIM施工模型;S2:创建三维场景地图;S3:在三维场景地图中,对三维BIM施工模型进行渲染;S4:基于渲染后的三维BIM施工模型,编制施工数据脚本,进行施工可视化交互。本发明解决了公路工程项目中基于真实BIM模型进行施工进度、施工模拟和施工回放可视化应用的问题。从施工数据渲染到三维地图场景、施工进度、施工模拟以及施工回放体验,形成一套BIM施工与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应用流程,以提高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沟通效率,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类错误和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创新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施工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给工程领域带来巨大应用价值。 随着BIM技术在设计领域的不断研发优化,以及地图引擎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公路工程中BIM技术与地图平台的结合应用已作为新颖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行业内已逐步开展研究和应用。当前主流地图引擎是Cesium和SuperMap,技术文档和开发包多,地图性能优秀,可扩展性强。但由于BIM数据与Cesium和SuperMap地图引擎之间交互过程中,存在一定数据兼容问题,模型导入后可能属性丢失,且需要大量时间对模型进行反复调整和优化,工作效率低,且存在错误风险,因此未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研究效果,也尚未形成一套BIM施工与地图引擎结合应用的流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的施工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施工数据,并创建三维BIM施工模型;
S2:创建三维场景地图;
S3:在三维场景地图中,对三维BIM施工模型进行渲染;
S4:基于渲染后的三维BIM施工模型,编制施工数据脚本,进行施工可视化交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解决了公路工程项目中基于真实BIM模型进行施工进度、施工模拟和施工回放可视化应用的问题。从施工数据渲染到三维地图场景、施工进度、施工模拟以及施工回放体验,形成一套BIM施工与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应用流程,以提高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沟通效率,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类错误和风险;
(2)本发明结合当前BIM应用发展趋势,将BIM施工与地图引擎相结合,运用渲染动画和地图引擎形成一种BIM施工与地图引擎可视化交互应用方法,降低项目建设风险,具有一定价值。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施工数据包括施工事件类型、施工事件名称、施工事件状态、构件编码、分部分项编码、施工合同段编码、单位工程编码、桩号、路线编码和施工日期;施工事件类型包括施工计量事件、施工质检事件、施工评定事件和施工监理事件;
创建三维BIM施工模型的具体方法为:将构件编码和分部分项编码与其余施工数据建立关联,创建三维BIM施工模型。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本发明把构件编码、分部分项编码与施工数据建立关联,创建基于工程项目真实的三维施工模型,为后续的地图场景的交互施工模拟、回放体验提供准确可靠的模型支撑。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创建三维场景地图的具体方法为:在三维BIM施工模型中创建三维场景的背景、亮度、色调、日照和天气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6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