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病毒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4176.1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8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贾建东;陈玉道;刘招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8 | 分类号: | B01D63/08;B01D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6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毒 过滤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病毒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除病毒膜,第一除病毒膜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流体可透过的第一隔离层,第一隔离层将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二者间的摩擦作用力更为缓和、摩擦作用强度小,从而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受到的摩擦损伤更小,第一隔离层对第一除病毒膜的中间区域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起到限制作用,使得后者朝着支撑板的端面弯曲、靠近的幅度更小,第一除病毒膜整体尤其是被密封固定的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受到的拉伸作用强度降低,外边缘的附近区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过滤技术,特别是一种除病毒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3790973U提供一种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顶盖、底盖及密封固定于顶盖和底盖之间的过滤板,过滤板包括膜支撑板和分别密封固定于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外表面与进液口连通,第一表面具有第一通孔,第二表面具有第二通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出液口连通的汇流通道,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下游表面通过该汇流通道与出液口连通。
过滤时,待过滤液由进液口流入,经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过滤后,到达二者下游表面的滤液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汇流通道流向出液口。
该过滤器中,由于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直接密封固定在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并且,过滤过程中,第一滤膜的外表面和第二滤膜的外表面即二者的上游表面和各自的下游表面间存在一定的压差,在该压差作用下,第一滤膜的中间区域和第二滤膜的中间区域会朝着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靠近、甚至紧贴,第一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间产生摩擦,同样地,第二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二表面间也产生摩擦。由于整个过滤过程中,上述压差是持续存在的,因此,第一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间会持续不断的发生摩擦作用,第二滤膜的中间区域的下游表面和膜支撑板的第二表面间也会持续不断的发生摩擦作用,该摩擦作用持续一段时间后、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尚未达到最大使用寿命时,二者的中间区域已破损。一方面,滤膜破损造成待过滤液和滤液混合,过滤失效,另一方面,滤膜过早破损,其最大纳污容量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用户成本提高。
因此,需改进现有过滤器的过滤板的结构,避免滤膜和膜支撑板的表面产生摩擦作用,进而保护滤膜。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除病毒过滤器,其可避免滤膜的表面和支撑板的表面产生摩擦作用,进而保护滤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病毒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除病毒膜,且其上游表面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出液口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所述第一除病毒膜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流体可透过的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将第一除病毒膜的下游表面和支撑板的端面隔开,其中,所述第一除病毒膜对于病毒杂质的LRV不低于4,且蛋白质收率不低于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4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置表项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病毒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