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氮注入的超临界聚合发泡鞋材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2942.0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7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魏起聘;许志谦;吴泉建;陈凰凤;庄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速普库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氮 注入 临界 聚合 发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氮注入的超临界聚合发泡鞋材,其结构包括:液氮导管架、热熔卧罐槽、合页轴柱、电机支架柜、密封端盖盘、吊笼框、发泡鞋体、液氮立罐,本发明实现了运用液氮导管架与热熔卧罐槽相配合,通过等压技术调控配合横通泵管、液氮管道、释压分接管等多个管道内置注入液氮的定量值从而把控好在热架内胆筒内超临界聚合发泡的粘度和扩散系数,让产品得到热膨胀发泡十倍模具大小的固定倍数指定热熔加工烘烤操作效果,且预先注塑成模产品一致,从而达到加工流水线的严谨度和降低残次品,提升大批量合格率,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液氮注入的超临界聚合发泡鞋材,属于化学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超临界发泡成型是一种物理发泡成型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它是在注塑、挤出以及吹塑成型工艺中,先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或氮气等其他气体注入到特殊的塑化装置中,使气体与熔融原料充分均匀混合或扩散后,形成单相混合溶胶,然后将该溶胶导入模具型腔或挤出口模,使溶胶产生大的压力降,从而使气体析出形成大量的气泡核;在随后的冷却成型过程中,溶胶内部的气泡核不断长大成型,最终获得微孔发泡的塑料制品,目前技术公用的待优化的缺点有:
常规超临界发泡成型容易通过小模具样品发泡呈大型模具样品,这样会造成压力值和压力表失衡偏差时,产生发泡半成品的现象,造成中型尺寸模具样品产生,且报废一定量热熔罐内的所有发泡物料,从而损失物料成本和工程设备燃料成本,使工作人员的把控力度不足且设备调试不当容易产生超临界点的萎缩系数值和过度膨大系数值偏差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氮注入的超临界聚合发泡鞋材,以解决常规超临界发泡成型容易通过小模具样品发泡呈大型模具样品,这样会造成压力值和压力表失衡偏差时,产生发泡半成品的现象,造成中型尺寸模具样品产生,且报废一定量热熔罐内的所有发泡物料,从而损失物料成本和工程设备燃料成本,使工作人员的把控力度不足且设备调试不当容易产生超临界点的萎缩系数值和过度膨大系数值偏差现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氮注入的超临界聚合发泡鞋材,其结构包括:液氮导管架、热熔卧罐槽、合页轴柱、电机支架柜、密封端盖盘、吊笼框、发泡鞋体、液氮立罐,所述液氮导管架插嵌在热熔卧罐槽的左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热熔卧罐槽通过合页轴柱与密封端盖盘机械连接,所述电机支架柜安装于热熔卧罐槽的右上角和右后侧,所述发泡鞋体安设在吊笼框的内部,所述液氮立罐通过液氮导管架与热熔卧罐槽相互贯通,所述吊笼框插嵌在热熔卧罐槽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液氮导管架设有气动阀盘座、横通泵管、三通进氮阀、液氮管道、释压分接管,所述气动阀盘座安装于横通泵管的顶部上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横通泵管插嵌在三通进氮阀的右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三通进氮阀插嵌在液氮管道的顶部上并且相互垂直,所述释压分接管插嵌在液氮管道的右侧并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横通泵管插嵌在热熔卧罐槽的左侧并且相互贯通。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通进氮阀由格栅排管口、弧顶网罩、双通阀芯、轮拉岔路架、三通阀壳组成,所述格栅排管口插嵌在双通阀芯的右侧,所述弧顶网罩嵌套于双通阀芯内部的顶端并且轴心共线,所述轮拉岔路架安装于双通阀芯的内部,所述双通阀芯与三通阀壳扣合在一起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熔卧罐槽由电热柱块、弧扣碳刷板、进氮阀口、卧罐壳体、热架内胆筒组成,所述电热柱块与弧扣碳刷板嵌套成一体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进氮阀口焊接在卧罐壳体的后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热架内胆筒插嵌在卧罐壳体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电热柱块与弧扣碳刷板均插嵌在卧罐壳体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支架柜由电控柜、轴架机箱、轴动电机、燃烧机架、加热控制柜组成,所述轴架机箱嵌套于轴动电机的左侧并且轴心共线,所述电控柜安装于轴动电机的底部下,所述燃烧机架插嵌在加热控制柜的顶部上并且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燃烧机架与加热控制柜均安装于轴动电机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速普库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泉州速普库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2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