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2612.1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2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杨以亮;沈维佳;李凌飞;吴越;刘亚南;张莹;徐永富;韦尚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H01H7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断路器 组件 底座 | ||
一种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分别包括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支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对设置在支架上,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的两端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夹紧导电体的两个夹紧端,还包括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所述张开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转动,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断路器、接插组件和断路器底座。
背景技术
断路器等电气设备常用于接通和分断电流,并在电路中出现故障。例如,过电流或短路时自动切断电路,对电源线路及负载等实行保护。现有开关电器的触头系统有通过桥型触头连接断路器本体母排和外部母排,实现断路器与外部线路之间的电连接。但现有开关电器的桥型触头与外部线路连接的松紧力无法调节,桥型触通常保持夹紧的状态,而且为了避免温升和电动斥力,通常需要很大的弹力,给接线和拆线带来许多困难。而且触头系统容易磨损,导致松紧力不可靠,使触头系统无法保持与外部线路接触。
现有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插入式断路器的触头系统一般在拉簧或限位环等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夹紧外部母排,实现断路器与外部线路之间的电连接,但触头系统始终处于夹紧状态,不存在松开状态,因此外部母排在接线时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才能够插装到位,对外部母排的精准对位要求较高。在此过程中外部母排的插入和抽出需要克服较大摩擦力,所需耗费的插拔力也较大,易消耗零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一旦触头系统磨损过度,则无法保证内外部之间的导电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省力、便捷、可靠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包括支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对设置在支架上,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的两端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夹紧导电体的两个夹紧端,还包括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所述张开机构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转动,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当所述张开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夹紧端的两组所述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电体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张开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转到第一位置时内侧顶开所述两个弹性导电机构。
优选的,所述凸轮结构具有中心对称形状。
优选的,所述旋转件为转动设置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垂直于所述导电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凸轮轴包括长径部、短径部和位于所述长径部和短径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凸轮轴转到第一位置时,通过凸轮轴的长径部驱动两组弹性导电机构相互远离。
优选的,所述长径部和短径部与截面形状的几何中心连线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度。
优选的,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长度小于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为向外凸起的弧形。
优选的,当至少一个所述导电体插入后,所述凸轮轴位于第二位置时,凸轮轴与两组弹性导电机构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旋转件还包括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或者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26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