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1680.6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6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昆鹏;房权生;马彦辉;董春;顾海东;张体振;潘爱梅;朱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3/44;H01B7/17;H01B7/18;H01B11/18;H01B13/01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红艳 |
地址: | 225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效能 同轴 通信 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层和外保护套;所述的绝缘层包裹在所述内导体上;所述的外导体层包裹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的外保护套包裹在所述外导体层上;所述的外导体层是由金属复合带、高导磁金属带和编织层构成的电屏蔽‑磁屏蔽‑电屏蔽‑磁屏蔽‑电屏蔽多层复合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效能,适合在复杂干扰环境下使用;且本发明的电缆还具有机械强度高,安装铺设时不易损坏,信号衰减小,传输距离长,绝缘性能好等优异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同轴射频电缆作为高频信号的有效传输方式,电磁能量局限在内、外导体之间的介质内传播,因此具有衰减小,屏蔽性能高,使用频带宽及性能稳定等显著优点。但随着通信设备技术的发展,对设备间连接的同轴通信电缆的信号衰减、屏蔽衰减、噪音值等屏蔽效能指标越来越高,尤其是核电领域,存在高温、辐射以及严酷工况,环境更加苛刻。因此,这就对电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电缆并不能满足苛刻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抗电磁干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电缆在苛刻条件下使用寿命短以及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电缆在苛刻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电磁干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层和外保护套;所述的绝缘层包裹在所述内导体上;所述的外导体层包裹在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的外保护套包裹在所述外导体层上;所述的外导体层是由金属复合带、高导磁金属带和编织层构成的电屏蔽-磁屏蔽-电屏蔽-磁屏蔽-电屏蔽多层复合结构。
具体的,在本发明所述的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中,所述的外导体层采用金属复合带、高导磁金属带和编织层构成的电屏蔽-磁屏蔽-电屏蔽-磁屏蔽-电屏蔽多层复合结构,在作为导体的同时还兼做屏蔽层。本发明提供的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设计的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效能,适合在复杂干扰环境下使用。(2)本发明设计的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其机械强度高,安装铺设时不易损坏。(3)本发明设计的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其信号衰减小,传输距离长。(4)本发明设计的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其绝缘性能好,适合同时传输高频信号和高压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所述的内导体为实芯或绞合或管状结构的镀锡或镀银的铜导体。具体的,本发明电缆中的内导体为实芯结构或这为多根导丝绞合的导体结构或者为管状结构,材质为镀锡或镀银的铜导体。
进一步的,所述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所述的绝缘层的材质为采用电子加速器辐照过的交联聚乙烯。优选的,本发明采用的电缆绝缘材料为辐照交联聚乙烯材料,可以提高电缆的耐温等级,增加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所述的外保护套的材质为经电子加速器辐照过的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提高电缆耐温等级,增加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所述的外导体层由内到外依次为金属复合带、第一高导磁金属带、第一编织层、第二高导磁金属带以及第二编织层;所述的金属复合带通过半导电胶粘合在所述绝缘层上。具体的,在所述金属复合带塑层面外涂覆半导电胶,在常温下能够与所述绝缘层粘合。优选的,本发明通过采用半导电胶使金属复合带与绝缘层紧密粘接,可以减小相对滑动摩擦,噪音小。
进一步的,所述高电磁屏蔽效能同轴通信电缆:所述金属复合带为铝塑复合带或者铜塑复合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1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