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沉管边注浆的钢管注浆桩施工用钢桩本体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6550.3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德稳;朱新星;田安国;李青松;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28 | 分类号: | E02D5/28;E02D5/72;E02D5/38;E02D5/6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沉管边注浆 钢管 注浆桩 施工 用钢桩 本体 | ||
一种边沉管边注浆的钢管注浆桩施工用钢桩本体,包括钢管,桩帽,固定装在钢管的顶部,便于施压沉桩;椎形桩尖,设在钢管底部设有,用于破开土体;盲板,设置在椎形桩尖与钢管之间设有,盲板与钢管同心设置,盲板的直径大于钢管直径,随着钢桩本体沉入地基土体中,由于盲板的直径大于钢管直径,形成大于钢管直径的基孔;出浆孔和注浆孔,在钢管底部靠近盲板处设有侧向出浆孔,在钢管上部桩帽处设有注浆孔,在边沉管边注浆施工中,水泥砂浆由注浆孔注入,从出浆孔处往钢管外部流出,用以快速填充钢管与基孔孔壁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桩周土松散落入空隙中。从而形成钢筒内外均匀包裹水泥砂浆加固层的复合桩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边沉管边注浆的钢管注浆桩施工用钢桩本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项目也随之大面积增加,由于建筑使用面积有限,有许多项目需要在空间狭小、地质结构复杂的场地进行施工。大直径桩难以满足施工条件,而采用小直径桩又难以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目前使用钢管桩是通过地质钻机成孔,将钢管安装于孔内,再用注浆管从桩基底部压注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从钢管内外返至上部,形成钢管水泥砂浆桩体。由于预先成孔再注浆,周边土体在注浆时容易向孔中滑落,不利于成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提高抗压与抗拔承载能力的边沉管边注浆的钢管注浆桩施工用钢桩本体。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边沉管边注浆的钢管注浆桩施工用钢桩本体,包括钢管,其特点是:
桩帽,固定装在钢管的顶部,便于施压沉桩;
椎形桩尖,设在钢管底部设有,用于破开土体;
盲板,设置在椎形桩尖与钢管之间设有,盲板与钢管同心设置,盲板的直径大于钢管直径,随着钢桩本体沉入地基土体中,由于盲板的直径大于钢管直径,形成大于钢管直径的基孔;
出浆孔和注浆孔,在钢管底部靠近盲板处设有侧向出浆孔,在钢管上部桩帽处设有注浆孔,在边沉管边注浆施工中,水泥砂浆由注浆孔注入,从出浆孔处往钢管外部流出,用以快速填充钢管与基孔孔壁之间的间隙,从而形成钢筒内外均匀包裹水泥砂浆加固层的复合桩体。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盲板的直径大于钢管直径50mm-200mm。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出浆孔设有两个,对称的设置在钢管两侧。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出浆孔设置在距离盲板50mm处。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出浆孔的周围设有一圈围板,围板向下与盲板固定连接,围板的外壁直径小于等于盲板的直径。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桩帽包括设置在桩顶部的一个罩体,罩体的顶部设置为用于施压沉桩的平台,罩体的下口套装桩体上,在罩体的下口设有向内凸起的承力内沿,承力内沿压接在桩顶上。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罩体的下方设有套装在桩体上的紧固抱箍,紧固抱箍向上与罩体钢性连接为一体。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设置有接桩装置,接桩装置包括接桩套筒,接桩套筒固定连接在上节钢管的底口处,接桩套筒下部套接在下节钢管上,在下节钢管的管壁上设有凸起的锁止销,在接桩套筒上开有与锁止销配合的锁定槽,通过锁止销与锁定槽配合将上下两节钢管的对接端面紧密相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边沉桩边注浆施工,桩周混凝土整体性好;
(2)钢管桩使用装配式组装,安装便捷,工期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6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