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闭机构支撑连接装置及有盖漏斗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4195.6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钟晓峰;冯创友;赵寿鑫;陆强;杨诗卫;李冬;陶斌;李军生;谷美娜;薛海莲;刘灿;龙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9/00 | 分类号: | B61D39/00;B61D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2003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闭 机构 支撑 连接 装置 漏斗 | ||
本发明属于铁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闭机构支撑连接装置及有盖漏斗车。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开闭机构支撑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横梁,连接横梁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与有盖漏斗车侧墙内侧连接的连接座,连接横梁上还连接有若干用于与有盖漏斗车车顶内侧连接的支撑柱,连接横梁的中部还连接有用于安装开闭机构传动轴的轴承支座的支撑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车辆连接刚度且合理利用空间布置开闭机构的开闭机构支撑连接装置及有盖漏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闭机构支撑连接装置及有盖漏斗车。
背景技术
铁路有盖漏斗车专用于铁路运输避免雨雪侵袭的散装货物,有直板式侧墙和圆弧包板式侧墙两种结构。圆弧包板式漏斗车由侧墙、端墙与底架共同承受垂向和纵向载荷,为提高侧墙板刚度,通常设有支撑板,其下部固定在底架脊背上,但支撑板面积大,重量大,所承受的纵向载荷也较大,降低了支撑板与侧墙间的连接可靠性。另外,车体顶部设置有装货口和装货口盖,装货时打开装货口盖,由卸料槽将粮食通过装货口装入车体内,装好后再关闭装货口盖。现有有盖漏斗车大都为手动式开启顶盖,顶盖由若干段翻转式装货口盖组成,每段装货口盖可以满足单人独立进行开启、关闭操作。但手动式开启顶盖漏斗车开启、关闭装货口盖所需时间较长,进而存在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同时,操作者需要在车顶进行上述装货口盖的开启、关闭操作,操作不当将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人身伤害。为提高操作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还有一种气动开启顶盖的漏斗车,传动轴布置在车顶上部,由气缸带动传动轴转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开启、关闭顶盖,但传动轴占用车辆高度方向的空间,造成车辆内部装货高度减小,不利于提高车辆容积。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提供一种支撑连接装置,既能显著增强车辆连接刚度及可靠性,又能充分利用车内空间,布置传动轴支撑座,实现漏斗车气动开启顶盖,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车辆连接刚度且合理利用空间布置开闭机构的开闭机构支撑连接装置及有盖漏斗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开闭机构支撑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横梁,连接横梁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与有盖漏斗车侧墙内侧连接的连接座,连接横梁上还连接有若干用于与有盖漏斗车车顶内侧连接的支撑柱,连接横梁的中部还连接有用于安装开闭机构传动轴的轴承支座的支撑座。
本发明的连接横梁上的连接座与车辆侧墙连接,且连接横梁上的支撑柱与车顶连接,从而车辆整体刚度提高,连接可靠性更高。连接横梁上的支撑座用于安装装货口盖的开闭机构传动轴的轴承支座,充分利用车内空间布置传动轴轴承支座,而无需单独设置轴承支座的支撑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连接于连接横梁端部,连接板呈L形,连接板上连接有两块加强板,连接板和两块加强板的外侧均与有盖漏斗车侧墙内侧连接,L形的连接板、两块加强板和有盖漏斗车侧墙围成封闭空间。L形的连接板、两块加强板和有盖漏斗车侧墙围成封闭空间,即L形的连接板和两块加强板均与侧墙连接,保证连接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横梁为矩形方管,连接横梁斜放设置。连接横梁为矩形方管,斜放焊接固定在两个连接座之间,以提高车辆整体刚度,并避免卸货时散粒货物堆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座包括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的一侧与支撑横梁连接,两块支撑板的另一侧连接有座板,座板、两块支撑板和支撑横梁之间连接有筋板,座板上开有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开闭机构传动轴的轴承支座的长圆孔。支撑板和筋板可靠支撑座板,从而座板能对开闭机构传动轴的轴承支座进行可靠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柱包括立柱,立柱的一端与支撑横梁连接,支撑柱的另一端连接有垫板,垫板的另一端与有盖漏斗车车顶的纵向梁连接。通过垫板与车顶连接,保证连接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4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