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体输送的异常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2669.3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宁;李玉华;曾令俊;李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永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G01L19/08;G01M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陈坚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输送 异常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输送的异常检测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握杆、供气装置、泄压阀以及压力表;第一半圆环的一端与第二半圆环的一端铰接,第一半圆环上和第二半圆环上均固定有两个活塞缸,第一半圆环上的两个活塞缸之间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上设置有行程开关,握杆的端部与第一半圆环固定连接;供气装置固定于握杆上,供气装置的供气口连接有输气总管,输气总管与各个活塞缸连接,压力表和泄压阀均设置于输气总管上,供气装置与行程开关电连接。该异常检测系统能够用于对管道进行流体输送异常检测,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停止输送流体,不会损坏管道,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外径的管道,检测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输送检测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流体输送的异常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对水、油、气等流体进行输送,且通常采用管道进行输送。通过管道对流体进行输送过程中,会发生输送异常的情况,异常情况主要有管道破损和管道堵塞。为了及时发现管道上发生流体输送异常的位置,需要对管道进行检测。
现有的检测方式为在管道上预先安装监测器来检测管道内压力,安装监测器时需要停止输送流体,并将管道截断然后安装上监测器,通过检测输送流体时的管道内的压力来判断管道是否发生输送异常。然而该方式不仅要损坏管道、且安装复杂,安装时还需要停止输送流体,安装条件受限,且有些特殊材质做成的管道难以进行截断处理,从而难以安装监测器。使用的监测器还需要与管道的直径匹配,管道上要间隔安装多个监测器,每个监测器都需要供电,成本高,因此不适宜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的异常检测系统,该异常检测系统能够用于对管道进行流体输送异常检测,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停止输送流体,不会损坏管道,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外径的管道以及能够适用于不同材料的管道,检测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输送的异常检测系统,包括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握杆、供气装置、泄压阀以及压力表;
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的另一端贴合时,所述第一半圆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形成完整的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上和所述第二半圆环上均固定有两个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包括有缸体和滑动连接在缸体上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指向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半圆环上的两个所述活塞缸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朝向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中心轴线的一侧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所述握杆的端部与第一半圆环固定连接,所述握杆上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半圆环铰接,所述推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半圆环转动;
所述供气装置固定于所述握杆上,所述供气装置的供气口连接有输气总管,所述输气总管连接有四个输气支管,每个输气支管与一个所述缸体连接,所述压力表和所述泄压阀均设置于所述输气总管上,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行程开关电连接,所述行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供气装置停止供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第一半圆环或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中心轴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握杆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滑动方向为握杆的长度方向,所述推杆与所述滑动块铰接,所述握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垂直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滑槽导通,所述推动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垂直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铰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均与所述限位杆的宽度相适配,所述限位杆翻转至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时,所述第二半圆环被限位于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成完整的圆环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永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永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2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