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不燃烧型气溶胶生成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2136.5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文;刘刚;李航;李景权;汤建国;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D1/02 | 分类号: | A24D1/02;A24D1/04;A24D1/20;A24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钟华;任永利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燃烧 气溶胶 生成 制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型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从上游到下游包括以下部件:气溶胶生成材料段(3);导气固件(5),其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外管(1)的横截面积且其具有轴向设置的中心气道(51),包围所述导气固件(5)的外管(1)的侧壁开设有空气进口(11),所述导气固件(5)的外壁与所述外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边缘气道(52),该边缘气道(52)在所述导气固件(5)的上游端面处连通所述中心气道(51)。本发明通过巧妙气道设计避免空气流经气溶胶生成材料段而导致的温度波动,且能对气溶胶生成材料段的气溶胶起到提取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溶胶生成制品领域。
背景技术
通过电子设备加热气溶胶生成材料而非燃烧方式来产生气溶胶,近年来逐步成为一种替代传统点燃型香烟的主流的气溶胶产生方式。气溶胶生成材料通常可以是具有相应物质成份的植物叶类固态材料,并可以进一步添加香气材料,在加热条件下也能产生具有独特香味的气溶胶供用户抽吸。
但目前的加热不燃烧型气溶胶生成制品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的加热不燃烧制品中气流途径几乎都是单向的,在抽吸过程中,空气由烟支端部进入,穿过被加热的烟草物料,将加热物料裂解产生的气凝胶带出,然后进入到抽吸者口中。在抽吸动作触发的空气流动过程中冷空气将混入物料加热区,势必引起被加热的物料温度急剧下降,导致后续物料加热区温度波动较大,物料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裂解反应类型和程度不同,释放出的香气物质也不同,给抽吸者带来抽吸前段、中段、后端、前一口抽吸与后一口抽吸口之间品质不一致的问题。
2.不同抽吸者因为抽吸习惯不同,抽吸形成的气流造成物料加热区温度的降低程度也不尽相同,这给加热器温度曲线保持一致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这已然是加热不燃烧产品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3.目前具有打孔结构设计的加热不燃烧烟支在抽吸过程中行成的气流只能起到改变吸阻,降低烟气温度的作用,低温空气无法在不经过物料加热区、保持加热区温度的同时还有效带地出气凝胶。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不燃烧型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从上游到下游包括以下部件:
气溶胶生成材料段3;
导气固件5,其具有轴向设置的中心气道51,包围所述导气固件5的外管1的侧壁开设有空气进口11,所述导气固件5的外壁与所述外管1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边缘气道52,该边缘气道52在所述导气固件5的上游端面处连通所述中心气道51。
优选地,本发明加热不燃烧型气溶胶生成制品在所述气溶胶生成材料段3和所述导气固件5之间还设有隔离固件4,其具有中心导气孔41和/或边缘导气槽42。
其中,若在技术特征用术语“优选”来修饰,意味着该技术特征不是必须技术特征,而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最好是有。
其中通过气溶胶的流动方向来界定上下游。通常,气溶胶发生材料段处于上游,而过滤段处于下游。
其中所述隔离固件,当存在时,其作用是防止所述气溶胶生成材料段向下游移动,同时为气溶胶提供传递通道。当将加热元件插入到所述气溶胶生成材料段内部时,由于插入力的推动作用,气溶胶生成材料倾向于向下游移动,这会造成加热元件与气溶胶生成材料段之间热接触不充分。所述隔离固件靠其周缘与外管内壁之间的粘附力和/或摩擦阻力,可阻止这种向下游移动的趋势。当所述气溶胶生成材料为颗粒形状时,所述隔离部件还可以起到对颗粒进行约束的作用,防止其向下游散落。当然,当所述气溶胶生成材料段为整体料例如整体圆棒且预留有加热元件插入空间时或者通过在气溶胶生成材料段3的外围进行加热时,因不存在向下游的推动力,此时也可以不用该隔离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2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