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支井完井管柱双管卡盘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9306.4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2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炎军;马磊;黄清;徐靖;阳俊龙;孙龙波;李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0 | 分类号: | E21B1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匠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568 | 代理人: | 程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支 井完井 管柱 双管 卡盘 | ||
本发明公开了分支井完井管柱双管卡盘,涉及井下作业工具领域,通过左卡盘与右卡盘转动连接实现提前组装简化固定双管的操作,使其能够单人快速装配,通过管道松动产生的相对位移打开压力保护筒进行增压夹紧保护并报警提示,增加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分体卡盘,所述分体卡盘包括左卡盘和右卡盘,所述左卡盘和右卡盘相对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卡槽,每个所述弧形卡槽内均贴附安装有卡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作业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分支井完井管柱双管卡盘。
背景技术
进行双管完井作业时,需要用到双管卡盘,现有的常规双管卡盘十分笨重,装配过程中需要将两个分开的卡盘对齐并进行螺栓锁定,单人操作较为麻烦,需要两人配合进行装配,费时费力,且在卡盘与管道松动时,无法提供有效保护,也无法提醒作业人员,易导致双管出现位移影响井下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分支井完井管柱双管卡盘,其优点在于,通过提前装配能够单人快速夹住双管并进行锁紧固定,且能够在松动时提供保护并报警提示作业人员,更加方便且更加安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分支井完井管柱双管卡盘,包括分体卡盘,所述分体卡盘包括左卡盘和右卡盘,所述左卡盘和右卡盘相对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卡槽,每个所述弧形卡槽内均贴附安装有卡瓦,每个所述弧形卡槽的外侧壁上均对称安装有两个限位螺钉,每个所述限位螺钉均延伸至弧形卡槽内并与卡瓦螺纹连接,所述左卡盘和右卡盘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对称安装有两个调紧螺杆,每个所述调紧螺杆均延伸至弧形卡槽内并抵在卡瓦上,所述左卡盘和右卡盘上均开设有压力槽,每个所述压力槽内均安装有压力保护筒,每个所述压力保护筒的侧壁上均分别固定安装有高压罐和报警器,每个所述压力保护筒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滑芯,每个所述滑芯上均环形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每个所述滑芯上均居中贯穿插设有泄压管,每个所述泄压管的上端均延伸至压力保护筒的上方并固定套设有弹性夹环,每个所述泄压管的上端均延伸至弹性夹环的上方并安装有密封盖,每个所述泄压管位于压力保护筒内的一段均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滑芯上和压力保护筒内顶壁上的复位弹簧。
优先地,所述左卡盘靠近右卡盘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槽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转孔,所述右卡盘靠近左卡盘的一侧壁上设有凸板,所述凸板上贯穿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固定插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插设在两个转孔内。
优先地,所述左卡盘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转动插设有销杆,所述左卡盘靠近右卡盘的一侧壁上开设有锁孔,所述销杆靠近锁孔的一侧开设有螺纹销槽,所述锁孔内插设有螺纹锁杆,所述螺纹锁杆靠近左卡盘的一端插设在螺纹销槽内。
优先地,所述右卡盘的一端开设有限位锁槽,所述限位锁槽靠近左卡盘和远离左卡盘的槽壁贯穿,所述螺纹锁杆远离左卡盘的一端穿过限位锁槽延伸至右卡盘远离左卡盘的一侧并安装有锁紧螺母。
优先地,所述左卡盘和右卡盘上均贯穿开设有操作口,两个所述操作口分别位于左卡盘和右卡盘的上下表面且远离弧形卡槽的一侧,每个所述操作口均位于同侧的两个调紧螺杆之间。
优先地,每个所述压力槽的槽壁上均开设有保护槽,每个所述保护槽内均密封滑动插设有保护活塞杆,每个所述保护活塞杆远离保护槽的一端均延伸至弧形卡槽内并抵在卡瓦上。
优先地,每个所述压力保护筒的内壁上均安装有限位环,每个所述限位环均位于滑芯的下方,每个所述高压罐的下端均安装有排压管,每个所述排压管的下端均插设在压力保护筒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排压管与压力保护筒的连接处均位于滑芯的中段。
优先地,每个所述报警器的下端均通过导线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均插设在压力保护筒的侧壁上,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保护筒的连接处均位于限位环的下方。
优先地,每个所述弧形卡槽的上下槽口均凸出于左卡盘和右卡盘的表面,多个所述限位螺钉均位于对应的调紧螺杆的上下两侧,每个所述弹性夹环的直径均等于卡瓦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9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