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质的印染污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9114.3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8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36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印染 污水处理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质的印染污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以将9重量份的干花生壳与1重量份的米糠均匀混合为生物质原料,经第一次改性、第二次改性、第三次改性、烘干、焙炒、过筛,再与适量聚合硫酸铁和硅藻土均匀混合,混合完成后即得到处理剂成品。生物质原料成本相对更低且容易批量收购,制备相对简单且可回收重复使用,化学品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相对较小,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质的印染污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各类染化料的印染污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有害工业废水之一,也是污水处理的难点,印染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吸附脱色、氧化还原脱色、混凝脱色处理等,国内外对离子交换脱色、超滤膜脱色及生物脱色技术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然而,传统的混凝脱色处理废水,总的成本较高,而且对一些特殊的高浓度印染废水等是无效的。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超滤膜法等过高的运行成本也影响了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现有的对于印染废水的各种脱色方法在经济性、技术性和实用性方面都有一定不足。目前大多数印染厂采用活性炭吸附脱色,但活性炭对染料具有选择性,价格较高,再生困难,在印染废水吸附脱色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一般只应用于浓度较低的印染废水处理或深度处理。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处理效果好的印染废水处理剂。
印染废水处理过程除了物理处理工序和生物处理工序外,更多的是化学处理工序,所使用的化学品处理剂种类各异,化学品处理剂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大量普遍使用。且化学品类的处理剂多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人们开始研发各种基于生物质的印染污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求部分替代以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
例1:授权公告号为CN106006823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木薯渣的印染废水处理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木薯渣80~120份、活性炭20~30份、高岭土30~50份、石灰20~30份、钡盐1~5份、硅胶10~15份、聚氧化铝20~30份、亚硫酸钙10~15份、聚丙烯酸钠5~10份、丙烯酸蔗糖酯1~5份。本发明处理污染物范围广,效果良好,成本低,性能稳定,沉淀效果好,出水水质好,处理成本低;污水中加入该药剂后,悬浮物立刻絮凝,沉淀快速,处理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絮团强度高,疏水性能好。
例2:授权公告号CN102671630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以蛋壳为基质制备印染料吸附剂的方法和用其处理的方法,将预处理后的蛋壳粉碎,采用稀碱NaOH或KOH溶液处理2h后,清水清洗后除去碱液于80℃干燥2~5h,得蛋壳粉;将蛋壳粉、硅酸钠和硫酸铝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得混合物,调混合物的pH值,置于烘箱中于100~1000℃干燥2~5h,冷却后粉碎,得到印染废水处理剂。印染料吸附剂的添加量为0.5~5g/L,在温度10~40℃的印染废水中吸附处理20分钟以上。本发明以废弃蛋壳为主,生产成本低;采用加热活化处理工艺,工艺简单可控,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充分利用废弃蛋壳的吸附作用,添加量少,吸附印染废水中的水溶性染料,对碱性染料的脱色率达90%以上,对直接染料的脱色率达80%以上,有效降低了废水中的色度,改善了水质。
采用以上技术的基于生物质的印染污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当然可以使用,但仍有以下不足:
例1中作为淀粉原料的木薯,木薯渣当然很容易批量收购,但木薯渣一般是用来做饲料的,市场售价约900元/吨,使用成本还相对较高。例2中蛋壳虽没有明显的商业价值,但很难做到批量收购,且预处理过程相对较为复杂。以上两种现有技术制成的污水处理剂均不能回收重复使用,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批量收购,制备相对简单且可回收重复使用,成本低廉的基于生物质的印染污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生物质的印染污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未经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9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