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跌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8557.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9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秋;孔德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崔晓岚;胡春光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跌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综合能力评估数据;基于综合能力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跌倒因素分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跌倒因素数据;基于综合能力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跌倒信号分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跌倒信号数据;基于目标用户的跌倒因素数据、跌倒信号数据和预先构建的防跌措施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防跌措施,防跌措施包括:长期预防措施和/或实时监控措施。由于可以确定目标用户的跌倒因素数据及跌倒信号数据,进而确定目标用户的防跌措施,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具有普适性、风险覆盖全面、预防及时高效且贴合个人情况等特点,能够满足多场景及个性化的防跌处理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体智能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跌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监测技术及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涉及人体防护相关的智能技术得到应用。以老年人常见的跌倒防护为例,跌倒的发生概率在老年人群体中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若通过提前预防和控制跌倒因素,可以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或减轻老年人跌倒所致的伤害程度。
相关技术中,在老年人跌倒防护领域,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方案:
方案一、特定跌倒风险识别方法:针对特定跌倒场景选择跌倒预警信号,再通过基于视频或传感器等数据,识别老年人是否出现跌倒预警信号。
方案二、跌倒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老年人躯体能力评估数据判断老年人跌倒风险等级,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跌倒风险,及跌倒风险程度。
然而,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诸多应用局限,具体而言:针对上述方案一,由于老年人跌倒因素呈现多样化,而特定跌倒风险识别方法仅针对一类老年人的一种跌倒风险提出识别方案,例如离床检测的预防方法、危险区域检测的预防方法、躯体平衡检测的预防方法等,不能为多数老年人提供适用的预防方案;此外,老年人跌倒预警信号因人而异,受躯体活动能力、视力、疾病、环境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采用统一预防方案,特定跌倒风险识别方法应用场景受限,对于预测个体表现较差;针对上述方案二,该跌倒风险评估方法根据老年人躯体能力评估数据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跌倒风险,该方法未指向明确跌倒因素及跌倒预警信号,无法根据跌倒因素进行预防和识别,对跌倒预防没有实质帮助;此外,该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往往根据一类评估项进行评估,大多采用躯体评估方法,判断老年人步态平衡,但老年人跌倒与多方面因素相关,亦存在跌倒预防效果较差的缺陷。
综上所述,现有的老年人跌倒预防方法存在识别场景单一、预防效果差、个性化程度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跌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满足多场景及个性化的防跌处理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跌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综合能力评估数据;
基于所述综合能力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跌倒因素分析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跌倒因素数据;
基于所述综合能力评估数据和预先构建的跌倒信号分析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跌倒信号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跌倒因素数据、跌倒信号数据和预先构建的防跌措施生成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防跌措施,所述防跌措施包括:长期预防措施和/或实时监控措施。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用户的样本数据,各所述样本数据包括:用户的综合能力评估数据和采集的至少一个历史跌倒事件的跌倒数据,各所述跌倒数据包括:基于传感器的监控数据和标注的跌倒因素数据、跌倒信号数据及防跌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8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