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地震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27698.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3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卫;吴东升;张凯文;张志方;连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预警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地震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进行过滤,并根据过滤后的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计算得到历史地震发生时各台站采集到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的精准时刻;基于所述各台站采集到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的精准时刻和所述第一数据,计算得到地震波功率谱衰减模型;基于所述地震波功率谱衰减模型和列车当前的位置信息得到地震预警等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当地震来临时对高速铁路列车的处置方案,本发明中的方法能够在地震发生后,更快速、更全面和更高效的对列车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地震预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高铁地震预警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震后高速铁路列车处置原则是根据地震发生后,根据震级估算获得的震动衰减模型,再通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来对受地震影响的区域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等级不同采用相应的处置措施。并且对于地震影响范围外的区域的处置规则却少之又少,也没有一套可靠的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铁地震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高铁地震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至少一组历史地震波数据,所述历史地震波数据中包括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和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采集到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的台站与震中的距离,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一地震波数据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采集所述第一地震波数据的台站与震中的距离,所述第一地震波数据为实时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
对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进行过滤,并根据过滤后的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计算得到历史地震发生时各台站采集到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的精准时刻;
基于所述各台站采集到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的精准时刻和所述第一数据,计算得到地震波功率谱衰减模型;
基于所述地震波功率谱衰减模型和列车当前的位置信息得到地震预警等级。
可选的,根据过滤后的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计算得到历史地震发生时各台站采集到所述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的精准时刻,包括:
依次将所述过滤后的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的每个时刻作为第一截取结束时刻,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对所述过滤后的时间-地震纵波的UD向加速度曲线进行截取,得到至少一个第一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曲线和公式(1)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第一截取结束时刻所对应的D值,所述公式(1)为:
log(Li)=log(ri·Ni)=(1-D)·log(ri)+c (1)
公式(1)中,ri为步长;Li为对所述第一曲线将步长ri移动Ni次得到的近似长度;Ni为自然数;c为截距;
基于每个所述第一截取结束时刻所对应的D值得到时间-D值曲线,对所述时间-D值曲线进行斜率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第一截取结束时刻对应的D值斜率,根据所述D值斜率,得到时间-斜率曲线,其中,通过公式(2)计算得到所述D值斜率,所述公式(2)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7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