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容器育苗的红枫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27590.1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3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郑英达;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英达;王彬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4/15;A01G24/20;A01G24/30;A01M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 代理人: | 龚世妍 |
地址: | 1100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容器 育苗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容器育苗的红枫种植方法,属于红枫种植领域,所述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基质配置:将食用菌下脚料与泥炭土混合按照质量比2: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种植基质;(2)基质装盆:所述种植基质与生态防治颗粒按照质量比3:1的比例混合装至容器内,装入高度为容器总高度的四分之三,随后用种植基质填满容器;(3)种植:于春季取红枫小苗移栽于容器内,移栽后3‑4d浇水一次,之后间隔7‑10d天浇水一次,渡过缓苗期;(4)管理:春季每间隔12‑13d施一次尿素,夏季秋季每间隔12‑13d施一次复合肥,11月份浇封冻水,确保苗木安全过冬,解决在容器育苗时病虫害频发的问题,提高红枫成活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枫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容器育苗的红枫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红枫是槭树科的一个品种,树高2-4米,属观赏性植物。红枫是亚热带树种,性喜湿润、温暖的气候和凉爽的环境,喜光但忌烈日暴晒,属中性偏阴树种,较耐阴,夏季遇干热风吹袭会造成叶缘枯卷,高温日灼还会损伤树皮。目前,红枫的繁殖方法主要采用播种、嫁接、扦插的方法进行繁育,层积埋藏后可秋播或春播,幼苗生长过程中避免日灼;嫁接育苗主要以槭树科槭属复叶槭和元宝枫等为砧木,通过腹接、劈接、切接和芽接法实施嫁接处理;而扦插育苗的时间一般为6-7月,此时扦插苗易于成活,扦插枝条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扦插时,采用萘乙酸水溶液促进生根。
红枫生长过程中喜欢湿润性土壤,尤其在生长季节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灌溉,而且红枫幼苗对除草剂敏感,因此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除草。在红枫幼苗期主要受到虫害和病害,危害其生长的害虫主要包括地下害虫、枝叶害虫、蛀干性害虫等,而病害主要时立枯病、猝倒病和病毒病等。其中,地下害虫有蛴螬和蝼蛄等,会啃食红枫幼苗根茎,容易导致苗木枯死;枝叶害虫有刺蛾、金龟子和蚜虫等,会蚕食红枫叶片,导致苗木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蛀干性害虫有天牛和蛀心虫等,会为害红枫枝干,导致红枫大苗出现枯枝,有的甚至出现整株死亡的现象。
容器育苗是提高林木质量和林木种苗供应主要手段,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无缓苗期、苗木规格和质量易于控制及便于工厂化育苗等优点发展速度,因此红枫的容器育苗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但是在容器育苗中病虫害防治和除草问题仍是苗圃中容器育苗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容器育苗的红枫种植方法,解决在容器育苗时病虫害频发的问题,提高红枫成活率和质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采用容器育苗的红枫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基质配置:将食用菌下脚料与泥炭土混合按照质量比2: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种植基质;
(2)基质装盆:所述种植基质与生态防治颗粒按照质量比3:1的比例混合装至容器内,装入高度为容器总高度的四分之三,随后用种植基质填满容器;
(3)种植:于春季取红枫小苗移栽于容器内,移栽后3-4d浇水一次,之后间隔7-10d天浇水一次,渡过缓苗期;
(4)管理:春季每间隔12-13d施一次尿素,夏季秋季每间隔12-13d施一次复合肥,11月份浇封冻水,确保苗木安全过冬。
进一步,所述生态防治颗粒主要包括以下成分:灯心草、氯氰菊酯、膨胀蛭石、蔗糖脂肪酸酯、氨基甲酸甲酯、聚乙烯醇、二甲基硅油。
进一步,所述容器为塑料、粘土、纤维、木料中的一种制成的容器。
进一步,所述红枫小苗的地径为1-3cm;
进一步,所述红枫可以为为美国红枫、日本红枫、中国红枫。
进一步,所述生态防治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英达;王彬,未经郑英达;王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7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