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装置与阵列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5576.8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2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王强;李儒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1/36;H01Q1/50;H01Q5/28;H01Q5/307;H01Q21/24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裕波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装置 阵列 | ||
1.一种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频天线单元,所述高频天线单元包括一行沿着x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高频振子、复用高频振子与至少两个第二高频振子;所述第一高频振子设有正交设置的两个偶极子一;所述复用高频振子设有正交设置的两个偶极子二,与两个所述偶极子二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功分器与第二功分器;所述第二高频振子设有正交设置的两个偶极子三;所述第一功分器设有两个第一极化馈电端,所述第二功分器设有两个第二极化馈电端;
波束形成网络一与波束形成网络二,所述波束形成网络一分别与负责其中一种极化的至少两个偶极子一、两个所述第一极化馈电端、至少两个偶极子三相连,所述波束形成网络二分别与负责另一种极化的至少两个偶极子一、两个所述第二极化馈电端、至少两个偶极子三相连;
第一双波束移相组件与第二双波束移相组件,所述第一双波束移相组件与所述波束形成网络一连接,所述第二双波束移相组件与所述波束形成网络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偶极子一分别为第一偶极子与第二偶极子;两个所述偶极子二分别为第三偶极子与第四偶极子;两个所述偶极子三分别为第五偶极子与第六偶极子;所述波束形成网络一包括第一波束形成网络与第二波束形成网络;所述波束形成网络二包括第三波束形成网络与第四波束形成网络;
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设有至少三个第一输出部,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输出部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一偶极子、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极化馈电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设有至少三个第二输出部,至少三个所述第二输出部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五偶极子、另一个所述第一极化馈电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波束形成网络设有至少三个第三输出部,至少三个所述第三输出部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偶极子、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极化馈电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四波束形成网络设有至少三个第四输出部,至少三个所述第四输出部分别与至少两个第六偶极子、另一个所述第二极化馈电端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波束移相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连接,所述第二双波束移相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三波束形成网络、所述第四波束形成网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波束移相组件包括第一移相器、第二移相器、第三移相器、第四移相器;所述第二双波束移相组件包括第五移相器、第六移相器、第七移相器与第八移相器;所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设有两个第一输入部;所述第二波束形成网络设有两个第二输入部;所述第三波束形成网络设有两个第三输入部;所述第四波束形成网络设有两个第四输入部;
所述第一移相器设有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左波束电信号,所述第一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输入部连接,所述第二移相器还设有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右波束电信号,所述第二输出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输入部连接;
所述第三移相器设有第三输入端与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左波束电信号,所述第三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输入部连接,所述第四移相器还设有第四输入端与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右波束电信号,所述第四输出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输入部连接;
所述第五移相器设有第五输入端与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五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三左波束电信号,所述第五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输入部连接,所述第六移相器设有第六输入端与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六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三右波束电信号,所述第六输出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三输入部连接;
所述第七移相器设有第七输入端与第七输出端,所述第七输入端用于接入第四左波束电信号,所述第七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输入部连接,所述第八移相器设有第八输入端与第八输出端,所述第八输入端用于接入第四右波束电信号,所述第八输出端与另一个所述第四输入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55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