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内科恒温型流食供给出入量记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2467.0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2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媛;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媛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周口市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恒温 流食 供给 出入 记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恒温型流食供给出入量记录装置,涉及消化内科流食供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恒温型流食供给出入量记录装置,包括闭合机构、入量控制机构、出量控制机构、废物处理机构、挤压搅拌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闭合机构包括底座、放置桶、铰链、闭合门、卡块、固定块卡槽、卡架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放置桶的底部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一侧,所述闭合门的一侧通过铰链安装在放置桶的一侧。该消化内科恒温型流食供给出入量记录装置,通过闭合机构的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方便使用者打开放置桶,便于对放置桶内部进行全方便清理,从而起到了使用方便的作用,达到了方便清理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化内科流食供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恒温型流食供给出入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消化系统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灶部位、治疗方案及患者身体情况等因素,往往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进食,一方面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也会给患者造成其它方面的健康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前是通过借助通入胃中的胃管,把流食推进胃的方式,来做为消化系统患者一种主要的进食方式,同时需要对患者进入量进行把控。
目前医院消化内科给病人供给流食一般采用手动推拉助推器的方式,操作麻烦,效率低下,操作时采用用注射器吸取流食,然后将注射器连接鼻饲管供给,当流食量较大时,需要一管一管的反复操作,也造成患者进食时易受到高温或低温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刺激,造成病情恶化,并且所使用的流食器开口小,清洗不方便,也不容易冲洗干净,不便临床使用,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同时没有对患者的进入量进行准确把控,并且对患者排出的物质不便快速处理,造成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恒温型流食供给出入量记录装置,具备使用方便、方便调节和控制流食的流速和防止对患者造成损害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使用方便、方便调节和控制流食的流速和防止对患者造成损害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恒温型流食供给出入量记录装置,包括闭合机构、入量控制机构、出量控制机构、废物处理机构、挤压搅拌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闭合机构包括底座、放置桶、铰链、闭合门、卡块、固定块卡槽、卡架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放置桶的底部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一侧,所述闭合门的一侧通过铰链安装在放置桶的一侧,所述卡块的一侧安装在闭合门的一侧,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安装在放置桶的一侧,所述卡槽开设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卡架的一端转动在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安装在卡架的一侧;
所述入量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架、夹紧柱、安装板、电机座、第一伺服电机、齿轮、齿条、推动板、出量管、观察窗、刻度线、支撑座、限位柱、电机限位反转开关、第一压力感应开关、控制管、第一压力感应开关、浮力球、送液管、第一控制阀、排液管、第二控制阀、支撑架、过渡管和胃管,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内侧抵接在放置桶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一端通过夹紧柱的一端螺纹固定,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安装在第一连接架的一端,所述电机座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座的内部,所述齿轮的轴心处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齿条的顶部啮合在齿轮的外侧,所述推动板的一侧安装在齿轮的一端,所述推动板滑动在出量管的内部,所述出量管的一端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所述观察窗开设在出量管的一侧,所述刻度线设置在出量管的外侧,且刻度线位于观察窗的上方;
所述出量控制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架、入量管、负压泵、抽气管、抽液管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连接架安装在放置桶的顶部,且第二连接架位于第一连接架的下方,所述入量管的底部安装在第二连接架的顶部,所述负压泵安装在放置桶的顶部,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安装在负压泵的顶部,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入量管的外侧上方,所述第三控制阀安装在抽液管的外侧,所述抽液管安装在入量管的顶部,所述入量管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外侧安装有第四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媛,未经杨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2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