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银检测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8231.X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冯慧;曹芳君;王璐;宁硕瀛;冯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C01B32/194;B22F9/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杨旭瑞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检测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设计一种制备石墨烯‑银检测电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石墨烯;将所述石墨烯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形成石墨烯分散液;向所述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并混匀,然后在冰浴下加入NaBH4溶液混匀进行反应,反应后的过滤;将产物烘干即得到所述石墨烯‑银检测电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利用一般廉价的中温煤焦油工业原料,制备石墨烯‑银点阵的电极,这种电极生物活性物质标记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生物相容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多孔的石墨烯,能够将克服蛋白质、酶等生物分子本身不稳定的缺陷,将其固载到基体电极的微孔中,使其在测试的过程不发生变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量生物大分子检测和动物保护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石墨烯-银检测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为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贵金属纳米粒子不仅能促进电子转移,还可作为固定DNA、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有效电子媒介体。但在动物保护领域,往往需要通过检测动物的毛发,粪便等进行检测。但是,毛发的特征量较少,粪便在野外时间较长,这使得能够提取的特征值的量较少,因此对测试的电极要求较高。
现有的测试电极为金、银、铂等贵金属材料,这种片状的电极灵敏度低,响应的误差较大。现有技术中也已经存在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检测DNA的电极,但是这类电极存在以下问题:银均匀的铺设在石墨烯的表面,这对生物的兼容性有一定的改善,但难以适应提取特征量较少标的物检测,另外所选的石墨烯不是中温煤焦油制备的石墨烯,制备的石墨烯碳链较长且没有取向,难以制备银点阵化的电极,即使有些部分沉积,也是敷银不均匀或银涂层脱落造成的结果,银涂层脱落说明电极在测试过程性能不稳定,更是不可取的,另外,它不能将标的物固定在极小的反应区间进行微区电化学反应测试,不能提高电极的灵敏度。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的石墨烯-银点阵电极来检测野生动物痕迹中的DNA。
为此本发明了一种石墨烯银点阵的生物大分子检测电极材料,这种电极材料对生物活性物质标记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生物相容性,依靠石墨烯较小的电阻降低测试电极的极化,提高测试的电极的灵敏度,制备的电极为多孔的石墨烯,能够将测试的蛋白质、酶等生物分子本身不稳定的缺陷,固载到基体电极的微孔中,使其在测试的过程不发生发生变性,发明的电极能够将蛋白质、酶的氧化还原中心嵌在其分子内部,在小孔周围的微区有对应的银,形成多个微电极,这样就可以在特征量较少时实现电化学测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石墨烯-银检测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石墨烯;
S2:将所述石墨烯分散在乙醇溶液中,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S3:向所述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并混匀,然后在冰浴下加入NaBH4溶液混匀进行反应,反应后的过滤;
S4:将S3的产物烘干即得到所述石墨烯-银检测电极材料。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S2中,将所述石墨烯分散在95%的乙醇溶液中,所述石墨烯与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5-6mL。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S3中,所述石墨烯分散液、硝酸银溶液和NaBH4溶液的体积比为1:1:2,并且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mM,所述NaBH4溶液的浓度为1m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S4中,所述产物在70-80℃下干燥12h。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S1中,所述石墨烯通过沥青制备。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S1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未经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82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