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废液的除臭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6110.1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0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翟立海;杨宇;邱庆雷;余军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B63/00 | 分类号: | C07B63/00;C07B63/02;C07C29/74;C07C29/80;C07C29/88;C07C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废液 除臭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合成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混合废液的除臭回收方法。通过向废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和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有效去除有机废液的恶臭,完成有机废液回收处理的预处理,为有机废液的精馏回收再利用提供了可能。该方法可以使得大量废弃的恶臭有机废液的回收利用成为可能,既可以减少处理有机废液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还有助于实现废弃溶媒的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合成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液的除臭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学药物合成领域,乙醇、甲苯、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是消耗量较大的常用溶剂种类。在药物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药物合成存在反应不彻底、未知副反应等原因,造成体系存在恶臭;同时溶剂使用时未及时分类存放或者是混合溶剂进行反应、纯化等,最终造成有机溶剂废液为恶臭混合体系,成分复杂。如果直接丢弃排放,不仅恶臭弥漫,还造成浪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也因在生产过程中进入杂质、体系恶臭,很难进行再回收利用,因为回收液体不仅成分复杂,同时体系还存在恶臭,无法消除。
目前对于化学合成产生的有机混合废液的处理与回收过程中,溶剂异味的去除尤其困难,少量的异味成分存在都可能导致物料的整体报废,异味成分存在的情况下无法达到回收利用要求,变质后的有机溶剂无法精制处理或精制处理收率非常低,没有经济效益。无论通过何种工艺回收的混合溶剂,总伴随有酸变、发臭(异味)、发色的现象,且行业实践证明,单纯依靠精馏技术无法实现回收溶剂的循环利用。
现有技术中尚未找到合适的除臭纯化技术,无法对混合恶臭体系进行再利用,因此如何除臭回收利用化学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混合有机溶剂体系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化学合成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混合有机废液的除臭回收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将恶臭混合有机废液调节pH值,将次氯酸钠溶液加入到体系中,然后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加热搅拌,待恶臭去除,然后将混合液进行过滤;随后将滤液进行精馏,获得醇类和混合溶剂。
优选地,所述恶臭混合有机废液包含醇类溶剂和其它溶剂,醇类体积占比20%~90%;其中其它溶剂选自酯类、醚类、酮类、苯类或乙腈中的至少一种溶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恶臭混合溶剂中的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溶剂;其它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丁酯、丙酸乙酯、丙酸丁酯、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丙酮、丁酮、乙腈、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均三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溶剂,醇类溶剂体积占比25%~80%。
更优选地所述恶臭混合溶剂中的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溶剂;其它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乙酯、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丙酮、乙腈、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溶剂,醇类溶剂体积占比25%~80%。
优选地,所述的pH值为2~7;优选为3~6。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pH值的调节剂选自无机酸或有机酸;其中无机酸选自盐酸、硫酸、氢溴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酸选自醋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戊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盐酸或醋酸。
优选地,所述的次氯酸钠浓度为0.5%wt~15%wt;优选为1%wt~10%wt。
优选地,所述的恶臭混合有机废液与次氯酸钠的体积比为1:0.001~0.05;优选的体积比为1:0.01~0.03。
优选地,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选自季铵盐或季膦盐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6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