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油墨通用水性树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5041.2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华映蔚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32 | 分类号: | C08G18/32;C08G18/34;C08G18/36;C08G18/44;C08G18/48;C08G18/66;C09D1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铂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娄建平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油墨 通用 水性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油墨通用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将聚酯多元醇放入恒温室保温4h后取出,负压投入反应釜,加入异氰酸酯,升温到90℃后保持2H;降温到85℃后,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催化剂和丙酮,反应2h;降温到80℃后,加入丙二醇、丙酮,反应2h;再加入丙酮进行稀释,负压抽入分散釜,再投入二甲基乙醇胺,分散均匀;由慢到快加入去离子水,分散2min,再缓慢加入IPD水溶液,搅拌5min;真空抽入蒸馏反应釜,60℃蒸馏2h,乳液过滤包装即可。最后将蒸馏混合液抽入精馏塔中进行酮水分离。本发明由于加入了精馏塔,实现制备过程无废弃物排出,回收的丙酮可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和成本。水性树脂可降解,制得的油墨适用于高速印刷、复溶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性树脂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水性油墨通用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油墨,简称为水墨,柔性版水性墨也称液体油墨,它主要由水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水性油墨特别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由于用水作溶解载体,水性油墨具有显著的环保安全特点:安全、无毒无害、不燃不爆,几乎无挥发性有机气体产生。
水性树脂是水性墨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水墨中主要起连接料的作用,对墨水的粘度、附着力、光泽、干燥及印刷适应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现有技术中水性油墨具有复溶性差,不可降解的缺点,因此需发明一种更环保的水性树脂,以满足环保水性油墨的生产需求。另外现有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仍有部分废气排出,污染环境,因此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也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墨不可降解及水性树脂制备过程不环保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生产工艺更环保的水性树脂制备方法,由于制备过程中用到聚酯多元醇,使制得的水性树脂可降解,由于制备步骤加入了精馏塔,制备过程无废弃物排出,更符合环保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水性油墨通用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酯多元醇150-180重量份加入到恒温室,恒温室温度设置为50℃,保温4h后取出,负压投入反应釜,向反应釜中再加入异氰酸酯90-110重量份,反应釜升温,待温度上升到90℃时,保持2h;
S2.将反应釜的温度降到85℃,加入二羟甲基丙酸13-17重量份,搅拌2min,再加入催化剂0.09-0.11重量份和丙酮27-33重量份,在80-85℃温度下反应2h;
S3.将反应釜的温度降到80℃,加入丙二醇9-11重量份和丙酮 27-33重量份,在75-80℃温度下反应2h;
S4.待反应完成后加入丙酮36-44重量份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液体负压抽入分散釜;
S5.将二甲基乙酸铵7-9重量份投入到分散釜内,分散均匀后,将转速提高到1500-2000转;
S6.向分散釜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250-300重量份,待树脂粘度变大时迅速投入去离子水200-250重量份,继续分散2min;
S7.将异佛尔酮二胺水溶液缓慢加入到分散釜中,搅拌5min;
S8.将分散釜中的物质真空抽入蒸馏反应釜,保持60℃蒸馏2h,所得的乳液过滤后包装待用;
S9.将S8中的蒸馏混合液,抽入到精馏塔,精馏塔温度上升到 60-65℃,进行多次蒸馏,直至丙酮纯度达到99.5%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步骤中的聚酯多元醇选自如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丙二醇、聚碳酸酯二元醇、改性蓖麻油多元醇、XCP-3000H。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步骤中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华映蔚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华映蔚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5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