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测时的人体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4176.7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6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秦霈;杨丽芳;马锐;李立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霈 |
主分类号: | A61B5/024 | 分类号: | A61B5/024;A61B5/055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朱炳亚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磁共振 检测 人体 状态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测时的人体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置于磁共振室或磁共振腔外的控制器,包括光控器电路和置于磁共振室或磁共振腔内的光纤头贴合耦合面;光控器电路中的控制器和光纤头贴合耦合面通过光纤连接;光纤头贴合耦合面与人体检测部位密贴,所述的光纤包括输入光光纤和输出光光纤,控制器向输入光光纤发送耦合输入光,控制器通过输出光光纤接收人体检测部位返回光,通过分析体检测部位反回光随时间光强的变化,获取人体体征信息。它应用于核磁共振检测时的人体状态观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测时的人体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应用于核磁共振检测时的人体状态观察。
背景技术
在做磁共振时,病人身上不能有金属物品。正常情况下,在做磁共振之前,医生会要求病人不能带有金属物品,因为在做磁共振检查时,磁共振产生的强大磁力会使金属物品发生移位,可能会对人身体造成意外伤害。
再有,体外的金属物品还可能会在磁场的作用下被吸入机器内而毁坏机器。还有某些病人体内植入治疗使用的金属装置也会在强大的磁场下发生植入物移位或脱落,而对核磁检测者造成伤害。
对于儿童病核磁检测者,通常情况下,病人进入磁共振室时,需要进行室外观察,室外观察是通过透明玻璃窗口进行,由于光线和环境影响,会带来管理的不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在任何地方都能观察到核磁共振检测时人体状态的用于核磁共振检测时的人体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测时的人体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置于磁共振室(10)或磁共振腔(11)外的控制器(9),包括光控器电路(16)和置于磁共振室(10)或磁共振腔(11)内的光纤头贴合耦合面(3);光控器电路(16)中的控制器(9)和光纤头贴合耦合面(3)通过光纤连接;光纤头贴合耦合面(3)与人体检测部位密贴,所述的光纤包括输入光光纤(1)和输出光光纤(2),控制器(9)向输入光光纤(1)发送耦合输入光,控制器(9)通过输出光光纤(2)接收人体检测部位返回光,通过分析体检测部位反回光随时间光强的变化,获取人体体征信息。
所述的光纤头贴合耦合面(3)包括一光汇聚腔(7),输入光光纤(1)和输出光光纤(2)一个端面在光汇聚腔(7)内,通过输入光光纤(1)照在人体皮肤面(5)进入血管(6)内,由于血液在血管(6)流动的脉动性,在时间轴上呈现出血流量大小周期性的分布,当适当波长的光进入血管(6)时,血流量大时光被大量吸收,当血流量小时光被大量散射,当量的散射和大量散射光进入光汇聚腔(7),由输出光光纤(2)传回到控制器(9),经控制器(9)处理分析得到人体体征信息。
所述的输入光光纤(1)和输出光光纤(2)外有光纤端头保护套(4),光纤端头保护套(4)与光纤头贴合耦合面(3)接合,以便使用时,手持光纤端头保护套(4)固定光纤头贴合耦合面(3)与人体皮肤面(5)接触固定,固定过程中能不会损坏输入光光纤(1)和输出光光纤(2)。
所述的光汇聚腔(7)大小在光纤直径的5-10倍以内,光纤直径发和收的直径小于1mm,以使整体结构和大小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所述的输入光光纤(1)和输出光光纤2或由两组光纤构成,输入光光纤1和输出光光纤2独立分开。
所述的输入光光纤(1)和输出光光纤(2)或由多芯光纤组成,多芯光纤一端分开形成两组,另一端合并为一体,合并为一体的进入光汇聚腔(7)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霈,未经秦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4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安装架及一种设备集成系统
- 下一篇:一种超低容量喷雾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