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4014.3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9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雨;陈希有;王喆;赵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 |
代理公司: | 辽宁鸿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苗青;王海波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无线 充电 结构 | ||
1.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结构,是一种为无人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新型耦合结构,对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的耦合结构进行设计得到改进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结构由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两部分组成:
所述的发射结构位于地面,由环绕在锰锌铁氧体磁块上的多匝利兹线构成,锰锌铁氧体磁块上部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块凸起铁氧体块,用于无人机上的接收结构降落在其上,其中凸起部分与锰锌铁氧体磁块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接收结构,由环绕在锰锌铁氧体棒上的多匝利兹线构成,锰锌铁氧体棒水平固定在无人机底端支架的横梁下;其利兹线绕制方法与发射结构利兹线绕制方法相同,且锰锌铁氧体棒的棒形上下带有平面结构,能够平稳放置在平面上;
使用时,当无人机想降落进行充电,将位于无人机底端的缠绕着利兹线的锰锌铁氧体棒的两端精准降落到位于地面的发射结构的两个突出的长方体磁体底座上,无人机自重让锰锌铁氧体棒与凸起铁氧体块紧密接触,使发射和接受部分的磁体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回路;发射结构和接受结构接触后,发射结构的锰锌铁氧体平面与接收结构的锰锌铁氧体棒间距在0.5-2cm之间,且发射结构上和接收结构上缠绕的利兹线不接触,即可构成发射和接受的磁场耦合结构,且具有抗线圈偏移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结构和接受结构紧密接触后,发射结构的锰锌铁氧体平面与接收结构的锰锌铁氧体棒间距优选为0.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40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