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线监测系统、方法、数据自动质控方法及数据补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1319.9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7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侯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勃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陈强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监测 系统 方法 数据 自动 补遗 | ||
1.一种CO2浓度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CO2-CEMS系统,置于烟道内并用于采集烟道内样气;
CO2质控系统,与所述CO2-CEMS系统连接并实时采集CO2-CEMS系统输出的CO2浓度数据、并对CO2-CEMS系统采集的样气数据计算并计算出CO2浓度、并将CO2-CEMS系统计算得出的CO2浓度数据与CO2质控系统计算得出的CO2浓度数据作差后与阈值比较,同时当CO2-CEMS出现故障、维护、校准等时出现无效数据,用CO2质控系统计算得出的CO2G浓度数据进行补遗;
显示系统,与所述CO2质控系统连接并对CO2质控系统计算结果进行显示。
2.一种CO2浓度在线监测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CO2浓度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使用CO2-CEMS系统实时采集烟道内样气并计算CO2的浓度;
2)使用CO2质控系统实时采集CO2-CEMS系统输出的CO2浓度数据及烟道内样气数据、并对烟道内样气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计算的CO2浓度,并用CO2质控系统计算的CO2浓度和CO2-CEMS系统输出的CO2浓度进行比较,当两者偏差大于一定阈值时,当两者偏差大于一定阈值时发出警报信息;
3)通过显示系统对步骤2)计算的结果进行显示。
3.一种CO2-CEMS系统数据自动质控方法,本方法用于对权利要求2所述步骤2)中计算数据进行矫正,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固定折算氧量O2Z和实测O2R对fzs进行折算,折算系数如下:
其中,O2Z为固定折算氧量,取值3-16%;
(2)获取当前CO2-CEMS系统计算后的CO2浓度,经CO2-CEMS系统计算得出的CO2浓度乘以公式(a)得到折算浓度并作为当前自动质控的起点数据CO2ini,并设折算浓度随负荷或产量呈线性变化,根据初始化后的CO2ini数据,采用公式(b)得出计算CO2的折算数据CO2ZS:
CO2ZS=CO2ini*K (b)
其中,K为不同燃烧化石燃料的锅炉线性斜率K,K取值0.5-1.5;
(3)使用公式(c)计算CO2G度:
CO2G=CO2ZS*(1/fZS) (c);
(4)计算的CO2G浓度和CO2-CEMS系统实测浓度差的绝对值除以CO2G浓度后,乘以100%,得出计算CO2G浓度和CO2-CEMS系统实测浓度偏差A;
A=|CO2G-CO2R|/CO2G*100% (d)
(5)若A大于阈值,则判断当前CO2-CEMS系统检测数据存在漂移,阈值取±5-10%。
4.一种CO2-CEMS系统数据自动补遗方法,本方法用于对权利要求2所述步骤(3)中计算数据进行补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固定折算氧量O2Z和实测O2R对fzs进行折算,折算系数如下:
其中,O2Z为固定折算氧量,取值3-16%;
(2)本发明采用的实测O2R氧气浓度为标准工况干基氧量或工况氧量,其中工况氧量是烟气未除湿时的测量浓度。
(3)获取当前CO2-CEMS系统计算后的CO2浓度,经CO2-CEMS系统计算得出的CO2浓度乘以公式(a)得到折算浓度并作为当前自动质控的起点数据CO2ini,并设折算浓度随负荷或产量呈线性变化,根据初始化后的CO2ini数据,采用公式(b)得出计算CO2的折算数据CO2ZS:
CO2ZS=CO2ini*K (b)
其中,K为不同燃烧化石燃料的锅炉线性斜率K,K取值0.5-1.5;
(4)使用公式(c)计算的CO2G浓度:
CO2G=CO2ZS*(1/fZS) (c);
(5)获取CO2-CEMS系统的状态,当CO2-CEMS出现故障、维护、校准等情况,数据无效时,用CO2G浓度自动对CO2-CEMS无效时段数据进行补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勃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勃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13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