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遇热开启的防火保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0602.X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健;仝延锋;姜文英;南英杰;梁文伟;顾海龙;何平根;杨卫锋;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5F1/00;E04B1/9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常晓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启 防火 保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遇热开启的防火保护结构,包括上防火板和下防火板,上防火板和下防火板之间设有热敏构件。上防火板固定在建筑防火部位的上侧,下防火板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固定板固定在建筑防火部位的下侧,活动板位于上防火板和固定板之间且与上防火板之间留有间隙,活动板与固定板通过开合机构转动连接。热敏构件包括由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连接部,热敏构件一端与上防火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固定连接,将活动板与上防火板的位置相对固定,连接部遇高温熔化后,活动板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开合机构向背离建筑一侧转动打开。在建筑防火部位使用本发明,能够阻挡火势向上蔓延,阻拦因火灾造成的建筑剥落物下坠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火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遇热开启的防火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火灾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特别是建筑物内发生的火灾,不仅会造成火灾当时产生的损害,还会因为高温破坏建筑物的内部结构,造成不易察觉的安全隐患。
随着人们对火灾危害重视程度的提升,建筑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防火性能,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部位,例如减震支座等耐火性能较差的部位,都会设计有防火装置,一旦遭遇火警,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的耐火时间,保护建筑结构,为火灾的扑救工作争取更多时间。
但是,目前针对建筑的防火装置均为固定式,覆盖在防火部位外围,只针对特定防火部位进行防护,当火势蔓延到防护区域时,防火装置直接抵挡火焰起到保护作用,无法阻止火势向上继续蔓延以及火灾造成的建筑剥落物下坠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遇热开启的防火保护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火装置无法阻挡火势向上蔓延且无法阻拦火灾造成的建筑剥落物下坠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遇热开启的防火保护结构,包括上防火板和下防火板,上防火板和下防火板之间设有热敏构件.
所述上防火板固定在建筑防火部位的上侧。
所述下防火板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固定板固定在建筑防火部位的下侧,活动板位于上防火板和固定板之间且与上防火板之间留有间隙,活动板与固定板通过开合机构转动连接。
所述热敏构件包括由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连接部,热敏构件一端与上防火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固定连接,将活动板与上防火板的位置相对固定。
所述连接部遇高温熔化后,所述活动板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开合机构向背离建筑一侧转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安装槽和设在安装槽中的合页,安装槽设在固定板和活动板背离建筑的一侧,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的安装槽中,合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上的安装槽中,活动板在与固定板连接的一端靠近安装槽的一侧设有倒角,用于在火灾发生所述连接部熔化时,使活动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背离建筑一侧转动至倒角与固定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连接处设有弹力装置,用于向活动板施加向背离建筑的一侧转动的力,使活动板能够在连接部熔化时在重力和弹力作用下向背离建筑的一侧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热敏构件还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连接部与上防火板固定连接,下连接部与活动板固定连接,连接部连接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热敏构件位于间隙中,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为槽钢,上连接部与上防火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下连接部与活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部填充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将上防火板和活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均设有连接孔,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在上防火板背离建筑的一侧,下连接部固定在活动板背离建筑的一侧,连接部穿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0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