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9966.6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吕仁祥;王之龙;刘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8 | 分类号: | C21C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程文栋 |
地址: | 2501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更换 转炉 拉紧 固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首先在炉底壳上砌筑底砖和底吹砖,然后砌筑立式的镁碳砖,镁碳砖砌筑完成后,形成圆柱状的炉底,采用钢带绕设在镁碳砖的外围,再用钢带上的拉紧装置将钢带的首尾拉紧固定,钢带固定完成后,对每组钢带的首尾进行焊接固定,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带上的拉紧装置进行切割切除,最后用吊臂将砌筑固定好的炉底放置到顶升装置上,顶升装置将炉底顶升至转炉炉身底部,然后固定,本方法中采用钢带对炉底的镁碳砖、底砖等耐材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移动顶升过程中,镁碳砖之间不会出现间隙,不会歪倒,避免漏钢、砸伤等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炉冶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主要用于生产碳钢、合金钢及铜和镍的冶炼,为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炼钢设备。随着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提高,转炉底吹氧气+喷粉冶炼方式逐渐被钢铁企业重视使用。但在转炉底吹氧气冶炼过程中,转炉炉底部位耐材的寿命难以与炉身耐材的寿命同步,为提高转炉炉身耐材利用率及炼钢效率,需要在后续生产中对转炉炉底耐材进行热更换。
炉底更换时需要先在炉底壳上进行砌筑镁碳砖等炉底耐材,再将砌筑好的炉底顶升到转炉底部与炉身固定,然后在炉底与炉身的环形缝隙中填充接缝料,接缝料固化后即更换完成。但由于砌筑好的炉底移动、顶升过程中会伴随着震动、摇晃等细微动作,所以,镁碳砖等炉底耐材存在歪倒、松散产生间隙的可能,进而会造成砸伤、漏钢等安全事故。
如果采用弹性绑带进行固定,由于镁碳砖等炉底耐材质量太大,固定效果不好;如果使用法兰固定,由于炉底与炉身之间的环形缝隙一般只有10-50mm,而法兰的固定圈太厚,会导致炉底与炉身无法扣合或者阻碍影响环形缝隙中填充料的注入填充。
因此需要一种对炉底耐材进行拉紧固定的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更换的转炉炉底的拉紧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在炉底壳上砌筑底砖和底吹砖,然后砌筑立式的镁碳砖,镁碳砖砌筑完成后,形成圆柱状的炉底;b、采用钢带绕设在镁碳砖的外围,再用钢带上的拉紧装置将钢带的首尾拉紧固定;c、重复步骤b,固定钢带若干组;d、钢带固定完成后,对每组钢带的首尾进行焊接固定,焊接完成后再将钢带上的拉紧装置进行切割切除;e、最后用吊臂将砌筑固定好的炉底放置到顶升装置上,顶升装置将炉底顶升至转炉炉身底部,然后固定,再注入接缝料;其中所述步骤b中的拉紧装置包括2个拉伸块、螺帽和拉紧螺栓,2个所述拉伸块固定在钢带上,所述拉伸块上均开设有拉紧孔;或者所述步骤b中的拉紧装置包括螺纹杆、螺帽和拉伸块,所述螺纹杆固定在钢带的一端,所述拉伸块固定在钢带的另一端,且拉伸块上开设有拉紧孔。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钢带的长度略大于镁碳砖砌筑好的圆柱状炉底的周长。
进一步优化地,2个所述拉伸块在钢带展开时的距离长度,略小于镁碳砖砌筑好的圆柱状炉底的周长。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钢带设有1~10组。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炉底的高度为0.5~2m。所述炉底的横截面直径为1.5~5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法中采用钢带对炉底的镁碳砖、底砖等耐材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移动顶升过程中,镁碳砖之间不会出现间隙,不会歪倒,避免漏钢、砸伤等安全事故。
2)钢带很薄且紧贴炉底耐材,钢带焊接后将拉紧装置切除,不会影响炉底与炉身的扣合,也不会阻碍影响炉底与炉身扣合固定后环形缝隙中接缝料的注入填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砌筑完成的转炉炉底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鲁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9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