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带上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9500.6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4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梁;吕杰;任垚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辰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8 | 分类号: | B21D37/18 |
代理公司: | 绍兴上虞鸿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3 | 代理人: | 马鸿杰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油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带上油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储油桶,储油桶底部设置有出油口,支架上横向设置有筒体,筒体顶部中心与出油口连通,筒体内转动设置有输油转筒,输油转筒外壁轴向设置有若干输油槽,筒体内壁在输油转筒的上下两侧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出油通道连接滴油口,进油通道两端均滑动设置有第一堵油块,两第一堵油块均连接有滑动座,两滑动座上设置有转轮,其中一滑动座上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与转轮通过伞齿轮传动,传动轴与输油转筒通过皮带传动,支架上还设有转轮间距调节机构。这种钢带上油装置能够根据钢带的宽度和速度自动调节润滑油的滴落速度和滴油宽度,且速度稳定,并且在钢带停止移动时自动停止滴落润滑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钢带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型钢或者钢管一般是将钢带经过成型轴的挤压加工成型的,在钢带挤压成型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在钢带表面上润滑油以防止摩擦过大产生大量热量,以及放置钢带在挤压的过程中产生裂纹,在生产时,先用开卷机对钢带进行开卷,钢带经压平设备压平后经过若干纵向或横向的成型轴挤压,将钢带挤压加工成型钢或者钢管。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润滑油自动滴落的方式在钢带上滴加润滑油,包括一个储油腔,储油腔连接有一个具有流量调节阀的管道,通过流量调节阀来调节润滑油滴落的速度。由于钢带加工过程中的运行速度的不同,所需的润滑油滴落的速度不同,因此在钢带移动速度变化时,需要人工重新调节润滑油的滴落量;型钢或者钢管加工设备可通过更换成型轴来加工不同宽度的钢带,而现有的通过润滑油自动滴落的方式涂抹润滑油无法均匀的在不同宽度的钢带表面进行涂抹;而且依靠润滑油本身的重力滴落时,由于润滑油量的变化,会导致同样开度下的流量调节阀润滑油滴落速度不同;在钢带加工设备在启停时都需要通过手动调节流量调节阀对润滑油滴落口进行开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钢带上油装置,这种钢带上油装置能够根据钢带的宽度和速度自动调节润滑油的滴落速度和滴油宽度,且速度稳定,并且在钢带加工设备停止运行时,自动停止滴落润滑油,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钢带上油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储油桶,所述储油桶底部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支架上横向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顶部中心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筒体内转动设置有输油转筒,所述输油转筒外壁轴向设置有若干输油槽,所述筒体内壁在所述输油转筒的上下两侧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连接滴油口,所述进油通道两端均滑动设置有第一堵油块,两所述第一堵油块均连接有滑动座,两所述滑动座上位于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堵油块内端的下方设置有转轮,其中一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转轮通过伞齿轮传动,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输油转筒的转轴上可轴向滑动的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用于移动所述滑动座的转轮间距调节机构。这种钢带上油装置在上油时,两转轮夹紧钢带的两侧,在钢带移动的过程中,转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与转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从而实现输油转筒的转动,进油通道的润滑油落入输油槽,经输油转筒转动落入出油通道,然后从滴油口滴落,因此钢带的移动速度决定了输油转筒的转动速度,决定了出油量,转动越快出油量越多,转动越慢出油量越少;并且可通过转轮间距调节机构移动滑动座,实现转轮间距的调节,从而适于不同钢带的上油,在滑动座移动的过程中,会同步移动第一堵油块,两第一堵油块之间的进油通道所对准的输油槽中才能落入润滑油,因此钢带越宽,滴下的润滑油越多且宽度越宽,钢带越窄,滴下的润滑油越少且宽度越小;这种钢带上油装置能够根据钢带的宽度和速度自动调节润滑油的滴落速度和滴油宽度,且速度稳定,并且在钢带加工设备停止运行时,自动停止滴落润滑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轮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电机以及丝杆,所述丝杆两侧的螺纹反向且分别与两所述滑动座上的螺母螺纹配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转动以调节所述转轮的间距。采用该转轮间距调节机构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两滑动座相向或相背的移动,从而实现转轮间距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辰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辰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9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无毒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