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耐受性能的线缆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7490.2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4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荣潇;荣博;苏万武;苗天祥;李世松;赵东方;杨冬晓;胡元潮;王伟;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计保电气有限公司;淄博计保互感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宝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7 | 代理人: | 韩玉美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受 性能 线缆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受性能的线缆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缆或电线的安装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架本体,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杆状的金属芯材,金属芯材上包覆有SMC复合材料层,SMC复合材料层中设有碳纤维柱,碳纤维柱的内端连接金属芯材、外端具有伸出SMC复合材料层外壁的突出段,突出段上具有连接部。此线缆支架不仅大大简化了支架本体的自身结构,还能增强其耐烧蚀、耐酸碱、耐火、耐高温和高强度等高耐受性能;SMC复合材料层中设置的碳纤维柱可以为架设的线缆提供接地连接点,便于线缆的接地连接,并在线缆接地的同时也将金属芯材接地了,及时将静电荷泄漏掉,避免静电荷的累计,避免产生悬浮电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或电线的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受性能的线缆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的敷设实现电力输送的必要前提,其敷设方式主要采用架空或者地下管道方式,这两种方式均需要线缆支架作为支撑。线缆支架大多采用在立柱上设置托臂的结构,为了增大支撑强度,也有在立柱与托臂间增加斜撑构成三角支架。此种结构的线缆支架,一方面通过螺栓将立柱安装在墙壁等附属物上,连接强度低,容易脱落;另一方面金属支架则容易腐蚀,尤其是湿度大或者酸碱环境下,严重影响了线缆支架的使用寿命。此外,结构也较复杂,占据的安装空间大。
为此,中国专利201020211776.5公开了一种直角多梁分体式玻璃钢电缆支架,其利用玻璃钢的优良特性,使得电缆支架具有极高的绝缘性、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和阻燃性好的优点。中国专利201820591443.6还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组合式电缆支架,其所用立架和托座均为一体成型的SMC复合材料制件。这两种支架虽然解决了上述易腐蚀的问题,但其自身强度较低,仍然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并且无法消除电缆支架在日常应用中产生的静电荷,容易使静电荷得到积累,在遇有电位差的物体时,容易放电而产生电火花,增加安全隐患。
所以,在电力行业,研发一款耐蚀高强且安全的线缆支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耐受性能的线缆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增加线缆支架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并避免静电荷的积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高耐受性能的线缆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杆状的金属芯材,金属芯材上包覆有SMC复合材料层,SMC复合材料层中设有碳纤维柱,碳纤维柱的内端连接金属芯材、外端具有伸出SMC复合材料层外壁的突出段,突出段上具有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开设在突出段顶端的连接孔;
或者连接部为开设在突出段上的卡槽;
或者连接部为安装在突出段上的卡接件。
进一步的,SMC复合材料层的外壁上设有线缆挡圈。
进一步的,金属芯材的横截面为圆形,可以使得支架的各方位能够均匀受力,增强其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芯材为圆管,圆管的两端设有封头。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壁具有棱角的插座,插座为SMC复合材料块,插座中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能配装在安装孔中。
所述SMC复合材料块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方形。
所述SMC复合材料块的外壁上设有沟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上安装有用以检测线缆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无线模块,无线模块将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送给管理主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制备上述线缆支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表面处理:对横截面呈圆形的金属件进行表面处理,使得金属件的表面呈凹凸不平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计保电气有限公司;淄博计保互感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计保电气有限公司;淄博计保互感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7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