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路面施工的高聚物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7266.3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任小军;吴勇;周思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12;C08G18/61;C08G18/62;C08G18/32;C08K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路面 施工 高聚物注 浆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注浆材料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路面施工的高聚物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聚物注浆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混合制成,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份配比为1:(0.7‑1.0);所述组分A为改性聚氨酯预聚体;所述组分B由包括如下各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酯多元醇、扩链剂、粉煤灰、增塑剂、有机蒙脱土、KH570和锡类催化剂;其中,改性聚氨酯预聚体通过13‑15重量份的聚酯多元醇、3‑5重量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总重量份为2.4‑2.6的P(NIPAM‑co‑MA)和异氰酸酯,在0.08‑0.12重量份的苯甲酰氯的催化下反应制得;其具有降低高聚物注浆材料的热胀冷缩,使路面不易涨出或凹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浆材料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路面施工的高聚物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面一般是混凝土或沥青材料,但由于长期使用,以及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路面会产生脱空、沉陷、拱起和裂纹等受损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造成路面的加速衰变。
在对路面产生的裂缝等进行修复时,现有的比较常用的材料有热熔聚氨酯注浆材料、室温硫化灌注液态聚氨酯浆材以及液体自流平室温硫化聚硫密封材料等。由于热熔聚氨酯浆材的施工简单,易操作,被广泛应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热熔聚氨酯注浆材料受热膨胀严重,常涨出路面,对过往车辆及行人存在危险因素,限制了该类注浆材料的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高聚物注浆材料的热胀冷缩,使路面不易涨出或凹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路面施工的高聚物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路面施工的高聚物注浆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路面施工的高聚物注浆料,所述高聚物注浆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混合制成,组分A和组分B的重量份配比为1:(0.7-1.0);
所述组分A为改性聚氨酯预聚体;
所述组分B由包括如下各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酯多元醇25-30份、扩链剂5-10份、粉煤灰10-15份、增塑剂15-20份、有机蒙脱土5-10份、KH570 4-7份和锡类催化剂0.6-1.1份;
其中,改性聚氨酯预聚体通过13-15重量份的聚酯多元醇、3-5重量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总重量份为2.4-2.6重量份的P(NIPAM-co-MA)和异氰酸酯,在0.08-0.12重量份的苯甲酰氯的催化下反应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NIPAM为N-异丙基丙烯酰胺,MA为丙烯酸甲酯,按照两者一定的比例进行聚合,由于氢键的作用,可以制得具有温敏性的P(NIPAM-co-MA)为两者的共聚物分子,其温敏性表现在在高温下,分子体积缩小,温度降低时,其分子膨胀;将其加入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过程中,利用P(NIPAM-co-MA)分子中含有的羧基,可以反映到该型聚氨酯预聚体分子中,从而中和最终的高聚物注浆料的热胀冷缩,使其在高温下不易膨胀,在低温下不易收缩,使高聚物注浆料修补的路面不易因为温度的变化发生突出或凹陷。
优选的,所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聚酯多元醇、端羟基聚硅氧烷和苯甲酰氯进行真空脱水处理,然后在氮气氛围下,温度为40-55℃下,加入P(NIPAM-co-MA),同时滴加异氰酸酯,添加完毕后,升温至80-90℃,搅拌反应3-5h,真空干燥,得改性聚氨酯预聚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行参数的限制,可以制备得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
优选的,所述P(NIPAM-co-MA)与所述异氰酸酯添加的重量份比为(0.25-0.4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添加量下,制备的高聚物注浆料具有较低的热胀倍数和冷缩倍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新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7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