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椎管内硬膜下病变的单通道电子神经内镜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07132.1 | 申请日: | 2022-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韩诗远;李永宁;周刚;陈晓坤;包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317;A61B1/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圳博友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0 | 代理人: | 陈烈军 |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椎管 内硬膜下 病变 通道 电子 神经 系统 | ||
本发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针对椎管内硬膜下病变的单通道电子神经内镜系统,包括:穿刺针模块、工作套管模块和单通道电子神经内窥镜模块;所述穿刺针模块与工作套管模块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套管模块与单通道电子神经内窥镜模块活动连接,所述穿刺针模块包括穿刺针芯、穿刺针卡块、穿刺针手柄、穿刺针底座、穿刺针管、针管底座、针管挡板、针管手柄、针管卡槽。该微创手术路径可以在局部麻醉、腰麻下进行操作,能有效进行术中沟通,有利于手术操作,亦可避免术中严重医源性神经损伤;不破坏脊柱后方的肌肉组织,不破坏骨性结构,不会造成医源性脊柱失稳,减少术后感染、脑脊液相关并发症,并减少内固定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椎管内硬膜下病变的单通道电子神经内镜系统。
背景技术
椎管内硬膜下病变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此类病变对放、化疗均不敏感,而药物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又难以进入硬膜内;手术是唯一可以行病变切除、粘连松解、组织活检等操作的治疗方式,因此成为该病变的一线治疗。目前,椎管内硬膜下病变的各种手术入路思路几乎一致,而差异之处集中在对椎板及硬膜的处理。
目前的手术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蛛网膜下腔直接暴露,术后对于硬膜及肌肉缝合的要求较高,容易产生大量皮下积液,术后也出现一定比例的脑脊液漏、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次,术中需要对椎管后部的全部或部分骨质进行去除,剥离椎旁软组织面积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甚至需要进行内固定处理、并长期佩戴支具,患者术后易出现脊柱不稳等不良事件,恢复时间较长;而对于硬膜及骨质的大面积处理、瘢痕增生粘连,也可能造成患者医源性椎管狭窄;再者,目前不论对于任何节段的手术,多在全麻下采取俯卧位或半俯卧位,可造成胸廓、颜面及眼部受压,有一定呼吸功能抑制、颜面部水肿、眼球损伤之风险,对于合并基础疾病之患者,全麻也相应增加了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最后,对于单节段微小病变,可能出现术前定位不准、误开非病变节段椎管,或所开节段椎板不适合手术操作等问题,需要二次定位。以上种种,均可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医疗满意度下降等问题,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如何减少硬膜暴露、避免骨质去除、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灵活性,以更小的风险、获得更大的手术获益,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今针对椎管硬膜下病变的神经内镜,其操作的本质其实是内镜辅助,而非内镜主导,且操作仍需要去除椎板骨质。其套筒孔径较大、难以置入椎间隙内,且存在侧卧位术中脑脊液漏出的风险;即使是应用于颅底肿瘤切除的多通道神经内镜,由于其镜筒内除光源外,还需置入冲水装置及操作装置,其直径很难在10mm以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椎管内硬膜下病变的单通道电子神经内镜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微创手术器械导致创伤口大,且不便操作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针对椎管内硬膜下病变的单通道电子神经内镜系统,包括:
穿刺针模块、工作套管模块和单通道电子神经内窥镜模块;所述穿刺针模块与工作套管模块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套管模块与单通道电子神经内窥镜模块活动连接,所述穿刺针模块包括穿刺针芯、穿刺针卡块、穿刺针手柄、穿刺针底座、穿刺针管、针管底座、针管挡板、针管手柄、针管卡槽,所述穿刺针手柄与穿刺针底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针底座与穿刺针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穿刺针卡块设置在穿刺针底座上,所述穿刺针管固定安装在针管底座上,所述针管挡板固定安装在针管手柄上,所述针管卡槽设置在针管手柄上,所述穿刺针卡块与针管卡槽滑动配合,所述针管底座、针管挡板与针管手柄内均设置有用于穿刺针芯进入的通道,所述穿刺针管的内径与穿刺针芯的外径契合,所述针管手柄内设置有与穿刺针底座滑动配合的圆柱形凹槽,所述工作套管模块用于为单通道电子神经内窥镜模块提供观察空间,所述单通道电子神经内窥镜模块通过工作套管模块对椎管内硬膜下病变进行观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穿刺针芯设置为金属材质,且为实心针结构,所述穿刺针芯的末端设置有45°的斜切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7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木用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三段圆弧齿轮及其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