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铝合金气缸缸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6077.4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8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廖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F1/043;B22D7/00;B21C31/00;B21C3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郭肖凌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铝合金 气缸 缸体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铝合金气缸缸体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制作气缸材料的6005合金淬火敏感性较大,挤压性能欠佳,难以符合市场的现有需求的的技术问题。它包括的铝合金气缸缸体材料由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组成:0.68%‑0.75%Si、0.25%‑0.3%Fe、0.03%‑0.07%Cu、0.54%‑0.58%Mg、0.1%≥Ti和余量的Al;所述Si/Mg的质量比为1.2‑1.4,所述各成分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本发明的合金成分中良好的控制了Si/Mg的比例,使其质量比为1.2‑1.4能够保证制出的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同时赋予其极佳的可挤压性,采用的时效温度为170‑175℃,保温8h,能够确保制备出的铝合金能够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缸缸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铝合金气缸缸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与安全逐渐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汽车发动机技术也朝着小型化、高功率密度、低排放、低油耗的方面发展。而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增压小型化高功率密度技术的发展对发动机的设计、材料和工艺都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作为发动机骨架的气缸体更是首当其冲。
先进的发动机气缸体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下:(1)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越来越高,气缸体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应力越来越高;(2)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的提高以及尺寸越来越紧凑,气缸体承受的热负荷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连体缸套缸体相邻两缸之间的热负荷越来越高;(3)由于发动机设计越来越紧凑,对气缸体毛坯尺寸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镶缸套的铝合金气缸缸体;(4)由于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提高,对气缸体关键部位(如两缸之间、主轴承座)的铸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5)由于节能的需要,气缸体的质量应不断减轻;(6)由于爆发压力高、热负荷大,控制缸筒磨损和变形也越来越困难;(7)低成本要求。
气缸缸体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铝合金气缸缸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气缸在工作中承受一定压力和柱塞高速往复运动的摩擦,因此要求气缸型材内孔具有较高的圆度、光滑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力学性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铝合金气缸缸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制作气缸材料的6005合金淬火敏感性较大,挤压性能欠佳,难以符合市场的现有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性能铝合金气缸缸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铝合金气缸缸体材料包括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成分:
0.68%-0.75%Si、0.25%-0.3%Fe、0.03%-0.07%Cu、0.54%-0.58%Mg、0.1%≥Ti和余量的Al;
所述Si/Mg的质量比为1.2-1.4;
所述各成分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可选或优选地,所述Si/Mg的质量比为1.3。
可选或优选地,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熔铸,在720-760℃进行熔炼,并按照配比控制铝合金各成分,在720-730℃进行圆铸锭的铸造,所述圆铸锭直径为φ360mm;
S2热挤压,将φ360mm*1000mm的铸锭,加热至其温度为490-510℃,挤压比=8.7,挤压筒温度为430-450℃,模具温度为460-480℃,制品流出速度为3.0-3.5m/min;
S3淬火,将步骤S2制出固溶温度为540-550℃的产品送入在线淬火系统进行淬火。
可选或优选地,所述步骤S1后还包括圆铸锭的均质处理,采用均质炉,将圆铸锭升温至240-260℃,保温2-3h;再将圆铸锭升温至390-410℃,保温4-5h,风冷20-30min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60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