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语音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2730.X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3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隆;冯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02 | 分类号: | G10L15/02;G10L21/0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兰淑铎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音 信号 处理 方法 语音 识别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语音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声音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同心圆麦克风阵列采集到的输入声音信号;根据所述同心圆麦克风阵列中每个麦克风的声学特征,对所述输入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获得输出声音信号。本方案能够提高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声学信号处理方法、语音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音视频会议、智能音箱、智能家电(比如带语音控制功能的电视机、电冰箱)等产品中,可以采用由多个麦克风构成的同心圆麦克风阵列(CCDMA)进行拾音。同心圆麦克风阵列中各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输入波束形成器,由波束形成器计算声源的估计值,从而达到降噪、声源分离、去混响、空间录音以及源定位和跟踪等目的。
目前,同心圆麦克分阵列由多个全向麦克风构成,为了提高波束形成器的鲁棒性,通常使波束形成器的白噪声增益(WNG)最大化,然而波束形成器在处理低频噪声分量时具有较低的白噪声增益,无法有效处理同心圆麦克风阵列所采集声音信号中的低频噪声分量,导致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声音信号处理方法、语音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声音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同心圆麦克风阵列采集到的输入声音信号;根据所述同心圆麦克风阵列中每个麦克风的声学特征,对所述输入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获得输出声音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语音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同心圆麦克风阵列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其中,所述语音信号包括以下之一:会议语音数据、智能音箱控制语音数据和审讯语音数据;根据所述同心圆麦克风阵列中每个麦克风的声学特征,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获得待识别语音信号;对所述待识别语音信号进行语音识别,获得识别结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声音信号处理方法对应的操作或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声音信号处理方法或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指示计算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声音信号处理方法对应的操作或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语音识别方法对应的操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同心圆麦克风阵列中麦克风的声学特征会影响麦克风所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将同心圆麦克风阵列中每个麦克风的声学特征,作为对输入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的依据,由于增加了对输入声音信号进行波束形成的依据,通过波束形成算法可以对更大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信号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对输入声音信号中的低频噪声分量,从而可以提高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同心圆麦克风阵列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同心圆麦克风阵列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声音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2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