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偶极子的机翼共形相控阵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2405.3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9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屈世伟;李安;陈章鑫;沈晓峰;杨仕文;汤恒河;王侃;林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28;H01Q1/38;H01Q19/1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陈一鑫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偶极子 机翼 形相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偶极子的机翼共形相控阵天线,属于无线通信领域。本发明机翼共形相控阵天线分别基于不同的偶极子结构,均可以在垂直面波束较窄、以及驻波比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在水平面上宽角度扫描。整个天线结构印刷在聚酰亚胺薄膜上,轻薄柔软,可以紧贴在机翼的外轮廓表面,保证了无人机的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本发明的机翼共形相控阵天线,采用偶极子结构,并分别加载了耦合金属条等结构,增强且利用了单元之间的耦合,从而实现了良好的匹配,在水平面进行大角度扫描;同时通过引入金属引向器和反射器将能量集中在水平方向,压缩了垂直面的波束宽度,可以有效降低地波对无人机雷达系统的干扰,并提高了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翼共形,水平极化的一维相控阵天线,具有水平面大角度扫描,垂直面波束窄,轻薄柔软易共形的优势,适用于高速飞行器等平台的雷达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共形天线可以安装在一些战舰、高速飞行器等特殊平台的光滑曲面上,并满足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要求,同时具有宽角度覆盖、更大的辐射口径、以及易于平台集成的优势。共形的相控阵天线在满足与平台共形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波束扫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文献“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wideband and wide-scanningcylindrically conformal phased array”提出了一种与圆柱表面共形的相控阵天线。该文献中的天线应用了强耦合机理,具有宽带、宽角扫描的特性,然而其剖面较高,重量较大,限制了它的应用。
在无人机的机翼平台上,对共形天线的重量、柔软度、以及共形程度的要求十分苛刻;同时为了降低大地杂波对雷达系统的干扰,需要压缩共形天线在垂直面的波束宽度,这给天线匹配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采用了一种有两对枝节的新型偶极子结构,满足了设计要求。文献“Ultrawideband double rhombus antenna with stable radiationpatterns for phased array applications”提出了一种以双菱形偶极子结构做为单元,构成的阵列天线,可以实现超宽带匹配的特性,然而该文献仅对阵列天线的侧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对其扫描性能进一步探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背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偶极子的一维机翼共形相控阵天线,包含了五种类似的机翼共形天线单元。五种天线单元分别基于不同的新型偶极子结构,均可以在垂直面波束较窄、以及驻波比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在水平面上宽角度扫描。此外,天线整体轻薄柔软,易于机翼表面共形。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偶极子的机翼共形相控阵天线,该天线设置于机翼迎风面的前段,包括:基层,第一偶极子,引向器阵列,第二偶极子,金属反射板;所述基层围成一个与机翼迎风端外形相同的带开口的结构,所述金属反射板设置于基层围成的结构的开口处,反射电磁波向飞机前进方向;所述第一偶极子设置于下方基层末段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偶极子设置于上方基层末段的内表面,第一偶极子到第二偶极子之间的基层内表面设置引向器阵列;所述第一偶极子和第二偶极子结构相同,但第一偶极子尺寸大于第二偶极子。
进一步的,所述引向器阵列为多根条形贴片,所有条形贴片的轴向方向与飞机前进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偶极子和第二偶极子的结构都包括:枝节层,隔离层,馈电探针,所述枝节层设置于基层内表面,枝节层包括对称的左瓣和右瓣,所述左瓣和右瓣都包括偶极子,耦合结构,弯折枝节;所述偶极子和耦合结构围成“口”字形金属框,弯折枝节位于金属框内部,弯折枝节只有一个弯折部,该弯折部所指方向与飞机前进方向相反;弯折枝节一端与金属框框边连接,另一边悬空,连接的框边为左瓣和右瓣相邻的框边,所述左瓣金属框和右瓣金属框都与金属反射板临近的底部连接;所述左瓣和右瓣相邻框边上设置隔离层,隔离层上设置馈电探针,该馈电探针为钩状,馈电探针的一端为馈电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2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腔类清洗质量检查棒
- 下一篇:一种高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