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结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02254.1 | 申请日: | 2022-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时博阳;崔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王卫忠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 模组 盖板 结构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结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该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结构包括相贴合的有机盖板层和柔性玻璃层;柔性玻璃层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位于盖板结构上与柔性显示模组的可弯折区对应的区域,第二部位于盖板结构上与柔性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对应的区域;柔性玻璃层的第一部的厚度大于第二部的厚度;或者,柔性玻璃层仅设置在盖板结构的与柔性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对应的区域。上述方案能降低柔性显示模组在弯折时的整体回弹力,能更好地维持各层结构之间的贴合。还可以降低在柔性显示模组进行弯曲时支撑层的边缘处的错动量,从而降低顶伤柔性显示模组的Pad bending区域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结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的屏幕还可以具有一定的柔性与可适应性,基于该特性,OLED显示屏可以制备为柔性显示模组,应用于不同形态的折叠、卷曲类产品,例如,折叠手机和手表、手环等各种可穿戴设备。
图1为现有的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模组包括聚酰亚胺层(PI)1、超薄玻璃(UTG)2、偏光片3、显示屏4、背膜5、支撑层6。其中,聚酰亚胺层1和超薄玻璃2组合在一起,形成显示屏4的盖板结构,其覆盖在显示屏4的表面,一方面起到保护显示屏4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对显示屏4进行触控操作时给使用者提供较好的触控手感。支撑层6一般选择为金属,其对显示屏4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的柔性显示模组具有如下缺点和不足:
首先,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厚,且其中使用了模量较高的盖板材料——超薄玻璃2,使柔性显示模组整体的反弹力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发生柔性显示模组与手机、手表、手环等整机脱离的情况。
其次,上述柔性显示模组使用聚酰亚胺层1和超薄玻璃2组合而成的双层盖板结构,在柔性显示模组弯折时,在柔性显示模组的边缘处支撑层6与背膜5之间的错动量会大幅增加。根据仿真,一款具有聚酰亚胺层(PI)1和超薄玻璃(UTG)2组合的双层盖板的柔性显示模组(聚酰亚胺层的厚度90微米,超薄玻璃的厚度70微米),相比具有聚酰亚胺层(PI)作为单层盖板的柔性显示模组(聚酰亚胺层的厚度90微米),二者边缘处的支撑层6的错动量分别为525微米和366微米。而由于柔性显示模组的Pad bending区域位于弯折区,支撑层6错动后就容易顶伤Pad bending区(如图1中A区所示),造成亮线等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结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模组的可弯折区进行弯曲时的反弹力较大以及支撑层的边缘处的错动量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结构,用于覆盖在柔性显示模组的表面,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具有可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盖板结构包括相贴合的有机盖板层和柔性玻璃层;所述柔性玻璃层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盖板结构上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可弯折区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盖板结构上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对应的区域;所述柔性玻璃层的第一部的厚度大于第二部的厚度;或者,所述柔性玻璃层仅设置在所述盖板结构的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对应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部的厚度范围为50~70微米,所述第二部的厚度范围为30~50微米。
其中,所述有机盖板层的厚度在60~90微米。
其中,所述柔性玻璃层的背向所述有机盖板层的一侧呈平面状,且与所述有机盖板层平行;所述柔性玻璃层的第一部厚于所述第二部的部分在所述柔性玻璃层的面向所述有机盖板层的一侧突出。
其中,所述柔性玻璃层的面向所述有机盖板层的一侧呈平面状,且与所述有机盖板层平行;所述柔性玻璃层的第一部厚于所述第二部的部分在所述柔性玻璃层的背向所述有机盖板层的一侧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2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