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崩塌堆积体的防渗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1982.0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1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宇;邓卫东;黎昌有;冉从彦;包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8 | 分类号: | E02D19/18;E02D15/02;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崩塌 堆积 防渗 处理 方法 | ||
1.崩塌堆积体的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对崩塌堆积体的表层进行平整,形成施工平台(1),再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防渗墙的位置,并沿防渗墙中心线标记2~3列钻孔位(2);
S2、对钻孔位(2)进行钻孔,钻进首钻深度后,提升钻头,取出钻杆,下套管;
S3、向钻孔内填入碎石砂(3),进行振捣,补充碎石砂(3),再进行振捣,重复操作直至碎石砂(3)填至钻孔的孔口位置;
S4、在原钻孔位(2)继续进行钻孔,在已钻深度的基础上继续钻进单钻循环深度后,提升钻头,取出钻杆,再重复步骤S3;
S5、重复步骤S4,直至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深度;
S6、对其他钻孔位(2)分别按照步骤S2~S5进行施工;
S7、对各个钻孔位(2)分别重新钻孔并进行注浆,形成完整的防渗墙;
其中,步骤S1中,钻孔位(2)的列间距为1.0m~1.5m,同一列的钻孔位(2)的间距为1.0m~1.5m;步骤S2中,首钻深度为1.5m~2.0m;步骤S4中,单钻循环深度为2.0m~4.0m;步骤S3中,碎石砂(3)为碎石和砂的混合物,砂的粒径为0.16mm~5mm,碎石的粒径为5mm~40mm,碎石砂(3)中砂的重量大于碎石的重量;
步骤S7注浆所用浆液为掺有水玻璃的水泥浆,注浆方法为:首先,在钻孔位(2)重新钻孔,钻进首注深度后,先采用无压注浆,再逐渐增加到设计的注浆压力;其次,继续进行钻孔,在已钻深度的基础上继续钻进注浆循环深度后,对未注浆段先采用无压注浆,再逐渐增加到设计的注浆压力;再次,重复上一个步骤,直至注浆深度达到设计深度;最后,采用无压注浆将钻孔封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塌堆积体的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通过破碎机将崩塌堆积体表层的孤块石(4)破碎,再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平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崩塌堆积体的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浆液为水灰比为0.6的水泥浆并掺入水泥质量3%的水玻璃。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崩塌堆积体的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注深度为5m,注浆循环深度为10m。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崩塌堆积体的防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防渗墙中心线形成围堰,步骤S7的注浆顺序为从围堰外侧的一列钻孔向围堰内侧的一列钻孔推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9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