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预埋钢环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01702.6 | 申请日: | 2022-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3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曾红波;廖正根;裴国强;唐天龙;张效次;张晨晨;许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南京)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8;E21D11/10;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鹏 |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盾构 接收 密封 装置 预埋钢环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预埋钢环及施工方法,属于地铁盾构法施工技术领域。密封装置包括安装座;弹簧钢板刷,其由若干弹簧钢板堆叠形成,所述弹簧钢板刷一端为安装部,另一端为折弯部,所述安装部通过紧固件一安装于安装座内,所述折弯部与安装部间形成有夹角。本发明的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能有效提供密封,具有很好的止水效果;本发明的用于盾构接收的预埋钢环,通过第一密封装置及第二密封装置,组成具有两道密封的超长预埋钢环结构,由此能对洞门进行密封,防止盾构接收过程中发生涌水涌砂险情,保障盾构接收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盾构法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预埋钢环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铁的日益发展,盾构法施工成为如今地铁隧道施工的主要工法,而盾构机能否顺利接收,直接影响隧道施工成败,作为盾构机接收前重要的环节,接收洞门预埋钢环及其密封装置成为盾构接收施工的关键。
传统不平衡法盾构接收,通常采用宽度为800mm的预埋钢环,洞门密封采用1道常规密封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1)对处于强透水、高水压地层的盾构接收,风险较大,单纯通过1道洞门密封难以阻挡洞门水土压力;
2)预埋钢环预留应急注浆孔数量不足,难以起到应急作用;
3)洞门密封安装预留螺栓孔未进行有效保护,会导致孔内进入混凝土或杂物且难以清理,导致后期洞门密封无法安装;
4)针对某些特殊工况,800mm的预埋钢环长度不足,无法满足施工条件;
5)预埋钢环钢板厚度为10mm,厚度不足,会导致安装过程中钢环变形,密封性能大大下降。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6522968 A;公开日:2017年11月21日;公开了一种内嵌式盾构接收密封装置及接收密封方法,内嵌式盾构接收密封装置,包括油脂泵、油脂注入管以及预埋于接收井混凝土结构内的预埋钢环板,所述预埋钢环板在靠近于盾构机的内侧设有油脂仓,所述油脂仓与所述油脂注入管相连通,所述油脂泵中的油脂经所述油脂注入管进入到所述油脂仓内;所述预埋钢环板的内侧周向设有垂直于所述预埋钢环板的内环板和外环板,所述预埋钢环板、内环板和外环板形成的空间为油脂仓。该申请案的密封装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密封效果仍有欠缺。
另,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13088006 U;公开日:2021年4月30日;公开了一种新型盾构始发接收洞门调压自密封式结构,包括预埋环板和固定环板,所述预埋环板的截面形状为L形,其中一侧与盾构机的轴线垂直,另一侧与盾构机的外壳平行,所述预埋环板与盾构机轴线垂直的一侧设置有钢包边式橡胶帘布,钢包边式橡胶帘布位于预埋环板与固定环板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固定环板连接有折页翻板,预埋环板的内侧设置有压缩式自密封结构。该申请案的密封结构虽然能提升密封效果,但要在预埋钢环内加设较多结构,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
安装座;
弹簧钢板刷,其由若干弹簧钢板堆叠形成,所述弹簧钢板刷一端为安装部,另一端为折弯部,所述安装部通过紧固件一安装于安装座内,所述折弯部与安装部间形成有夹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可选地,
所述弹簧钢板刷由若干堆叠的弹簧钢板一和若干堆叠弹簧钢板二堆叠形成;
所述弹簧钢板一厚度大于弹簧钢板二厚度;
堆叠的弹簧钢板一沿重力方向位于堆叠的弹簧钢板二下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可选地,堆叠组成弹簧钢板刷的弹簧钢板总数为18~30个。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盾构接收的密封装置,可选地,所述弹簧钢板一总个数与弹簧钢板二总个数的比值范围为1/1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南京)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南京)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7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