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抽血的导管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81246.4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5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马伊平;乔纳森·卡尔·伯克霍尔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赵丹;马金霞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抽血 导管 输送 装置 | ||
一种用于将导管输送到静脉内导管组件中的输送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导管,该第一导管可以包括第一部分、位于该第一部分的远侧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该第一部分可以包括沿着该第一部分的长度的第一内径和沿着该第一部分的该长度的第一外径。该第二部分可以包括沿着该第二部分的长度的第二内径和第二外径。该第二内径可以小于该第一内径,该第二外径可以小于该第一外径。当推进该第一导管时,该过渡部分可以设置在该壳体的该远端的远侧。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2月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3/120,071、名称为“CatheterDelivery Device to Facilitate Blood Draw(便于抽血的导管输送装置)”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输注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保健程序,可以通过血管通路装置来促进。住院、家庭护理和其他患者经由插入血管系统中的血管通路装置接受液体、药物和血液制品。抽血是另一种常见的医疗保健程序,可以通过血管通路装置来促进。
血管通路装置可以进入患者的外周或中心脉管系统。血管通路装置可以短期(数天)、中期(数周)或长期(数月至数年)留置。血管通路装置可以用于连续输注治疗或间歇性治疗。
常见类型的血管通路装置是套针(over-the-needle)外周静脉内导管(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PIVC)。顾名思义,“套针”PIVC可以安装在具有尖锐的远侧末端的引导针(introducer needle)上。尖锐的远侧末端可以用来刺穿患者的皮肤和脉管系统。随着针刺穿脉管系统,将PIVC插入脉管系统中。针和PIVC通常以较小的角度穿过皮肤插入患者的脉管系统中,且针的斜面朝上背离患者的皮肤。一旦确认了针在脉管系统内的位置,临床医生就可以抽出针,使PIVC留在合适的位置,以供将来进行液体输注和/或抽血。
目前,使用PIVC进行液体输注或抽血可能存在若干限制。随着时间推移,PIVC或静脉可能变窄、塌陷或堵塞,导致PIVC失效。此外,由于担心样本质量,所以从PIVC中提取的血液可能经常需要被费弃,这可能导致无可用的样本,并且需要重复采血。此外,使用PIVC抽血可能很慢,而且效率不高,特别是当患者有困难的静脉内通路或临床医生不容易进入的静脉时。
本文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任何缺点的实施例,或仅在例如上述环境中操作的实施例。相反,提供本背景技术仅仅是为了说明可以实践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技术领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血管通路系统、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涉及用于将第一导管放置在第二导管和/或患者的静脉内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管可以包括留置的外周静脉内导管(PIVC)。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导管由于例如第二导管的远端上堆积的碎片或第二导管的塌陷而不再起作用或效率较低时,借助于第一导管可以允许用户通过第二导管抽取血液样本或输注液体。由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管可以减少患者所经历的针刺的次数,因为第二导管的更换频率可以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将该第一导管输送到静脉内导管组件和/或静脉中的输送装置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可以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远端、近端和槽。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管可以包括近端和远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管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设置在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部分可以包括沿着该第一部分的长度的第一内径和沿着该第一部分的该长度的第一外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部分可以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远侧。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部分可以包括沿着该第二部分的长度的第二内径和第二外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外径小于该第一外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外径可以小于该第一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克顿·迪金森公司,未经贝克顿·迪金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81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