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光膜制造用聚乙烯醇系薄膜、偏光膜制造用聚乙烯醇系薄膜的制造方法、偏光膜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63755.4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8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村直久;河田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段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制造 聚乙烯醇 薄膜 方法 | ||
作为制造偏光膜时聚乙烯基醇系树脂在水中的洗脱量少、且能生产率良好地得到拉伸性也优异、异物缺陷少的偏光膜的偏光膜制造用聚乙烯基醇系薄膜,提供偏光膜制造用聚乙烯基醇系薄膜,其50℃的水中的弹性模量为0.7~1.8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光膜制造用聚乙烯醇系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作为制造偏光膜时杂质在水中的洗脱少、且拉伸性也优异因此能生产率良好地得到异物缺陷少的偏光膜的偏光膜制造用的坯料薄膜有用的聚乙烯醇系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展显著,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液晶电视、投影仪、车载面板等。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有偏光膜,作为偏光膜,主要使用有使碘吸附取向于聚乙烯醇系薄膜而得到者。近年来,随着屏幕的高精细化、高亮度化、大型化、薄型化,需要偏振性能比现有品还优异、无色斑、且宽幅长尺寸的偏光膜。
通常,偏光膜如下制造:将作为坯料的聚乙烯醇系薄膜从辊卷出,边沿长度方向(MD方向)进行输送,边在水(包含热水)中进行溶胀后,经过利用碘的染色、用于使碘取向的拉伸、用于固定取向状态的硼酸交联等工序,从而制造。这些工序中发生的不良情况会大幅减小偏光膜的生产率。例如,溶胀工序中,杂质从聚乙烯醇系薄膜洗脱而污染溶胀槽时,污染会扩散至后续整个工序。染色工序、硼酸交联工序中,杂质也从聚乙烯醇系薄膜洗脱时,不仅得到的偏光膜的偏振性能降低,而且各工序中使用的化学溶液的过滤、交换需要巨大的劳力。作为上述杂质,可以举出存在于聚乙烯醇系薄膜中的低分子量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包含低聚物),特别是有分子量5万以下的低分子量体容易在水中洗脱,另外,容易形成使偏光度降低的低分子量的碘络合物的倾向。
进而,洗脱后的低分子量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能与偏光膜制造工序中的碘、硼酸形成缔合体成为异物。该异物附着于加工中的偏光膜表面,从而成为最终得到的偏光膜的异物缺陷。
另一方面,作为坯料的聚乙烯醇系薄膜通常如下制造:使成为原料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溶解于水,从上述水溶液(制膜原液)中通过连续浇铸法,从而制造。具体而言,如下制造: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排出至浇铸鼓、环带等浇铸模具并流延进行制膜,将得到的薄膜を从浇铸模具剥离后,边沿长度方向(MD方向)进行输送,边进行干燥、热处理,从而可以制造。这些工序中,干燥工序是为了控制来自聚乙烯醇系薄膜的洗脱成分重要的工序,上述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方法如果不适当,则有制造偏光膜时洗脱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会增加的倾向。
作为改良上述课题的手法,例如提出了,减少了聚乙烯醇系树脂在水中的洗脱量的聚乙烯醇系薄膜(参照专利文献1);混合有分子量不同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乙烯醇系薄膜(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1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35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公开技术中,在50℃下使10cm见方的薄膜浸渍于1升的水中4小时时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洗脱液浓度为10~50ppm,但如果薄膜每m2换算,则会洗脱1000~5000ppm/m2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根据近年来的偏光膜的需求,为了以高生产效率制造偏光膜,需要树脂洗脱量的进一步减少。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的公开技术中,虽然得到极限拉伸倍率高、拉伸性良好的聚乙烯醇系薄膜,但是混合后的低分子量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成分在偏光膜制造工序中洗脱,引起化学溶液的污染、异物缺陷的增大,因此,难以兼顾拉伸性的改善与异物缺陷的减少。
因此,本发明中,在这种背景下,提供:能生产率良好地得到制造偏光膜时聚乙烯醇系树脂在水中的洗脱量少、且拉伸性也优异、异物缺陷少的偏光膜的偏光膜制造用聚乙烯醇系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63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