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状玻璃膜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7145.2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9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山城陆;森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17/06 | 分类号: | C03B17/06;C03B35/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柯瑞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状 玻璃 制造 方法 | ||
由检测部(21)检测向纵向下方输送的带状玻璃膜(1)的位置,基于检测部(21)的检测数据来分别控制设于横输送路径(R2)的多个输送装置(10、11、12、14)的输送速度。将多个输送装置(10、11、12、14)当中位于最上游侧的输送装置(10)设为上游侧输送装置,将比上游侧输送装置(10)更靠下游侧的输送装置(11、12、14)设为下游侧输送装置,对下游侧输送装置(11、12、14)的输送速度分别设定上限和下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带状玻璃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手机、平板型PC等移动终端谋求薄型、轻量,因此,对于装入这些终端的玻璃基板,现状是对薄板化的要求提高。这样的现状下,开发、制造了薄板化至膜状(例如厚度为300μm以下)的玻璃基板即玻璃膜。
然而,在玻璃膜的制造工序中,通常包含制造成为其基础的带状玻璃膜的工序。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以溢流下拉法、再拉法、流孔下拉法等为代表的下拉法来制造带状玻璃膜的手法的一例。
该文献公开的方法包含:成形工序,由成形装置将带状玻璃膜向纵向下方拉出并进行成形;输送方向转换工序,通过由配置于成形装置的铅垂下方的滚筒输送机将成形后的带状玻璃膜沿着弯曲的弯曲输送路径进行输送,来使其输送方向从纵向下方转换成横向;横输送工序,将转换了输送方向的带状玻璃膜沿着横输送路径在横向上进行输送;切断除去工序,由激光切断装置从在横向输送中的带状玻璃膜切断除去存在于宽度方向两端的非有效部;和卷取工序,将切断除去了非有效部的带状玻璃膜在卷取装置进行卷取来做出玻璃卷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47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带状玻璃膜的成形工序中,虽然将带状玻璃膜向纵向下方拉出,但由于玻璃供给量的偏差等,难以使拉出的带状玻璃膜的通过位置始终稳定化,拉出的带状玻璃膜向松弛侧、张紧侧位移的情况也较多。若不处理该位移,就会在后续的横输送工序中,在带状玻璃膜产生过度的张紧、松弛,因此会损害带状玻璃膜的输送稳定性,有可能会招致带状玻璃膜的破损、或后续的工序中的作业稳定性的降低等不良状况。
此外,由于还设想种种向纵向下方拉出的带状玻璃膜位移时的方式(形态、程度、范围等),因此难以针对全部方式确保带状玻璃膜的输送稳定性。
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本发明,其技术课题在于,提高带状玻璃膜的输送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首创的本发明是一种带状玻璃膜的制造方法,具有:成形工序,将带状玻璃膜向纵向下方拉出并进行成形;输送方向转换工序,通过将成形的所述带状玻璃膜沿着弯曲的弯曲输送路径输送,来将所述带状玻璃膜的输送方向从纵向下方转换成横向;和横输送工序,将通过所述弯曲输送路径转换了输送方向的所述带状玻璃膜用沿着横输送路径配置的多个输送装置在横向上进行输送,由检测部检测向纵向下方输送的所述带状玻璃膜的状态,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数据来分别控制所述多个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将所述多个输送装置当中位于最上游侧的输送装置设为上游侧输送装置,将比所述上游侧输送装置更靠下游侧的输送装置设为下游侧输送装置,对所述下游侧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设定上限和下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7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