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05777.5 | 申请日: | 2021-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2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小岚伸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A61F2/0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赵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用筒状 埋入 | ||
一种多个结构体要素绕轴配置而分别构成的多个结构体在轴向上连接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其中,结构体要素具有构成为由多个纤维捆扎而成的纱线包围其内侧的包围部,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轴向上连接第一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和与第一结构体相邻的第二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包围部具有纤维彼此以在结构体的绕轴方向上具有扩展口的状态分离的间隔部,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通过树脂覆盖包围部和连接部的覆盖部,覆盖部具有在结构体要素负担外力时能够进行使间隔部变窄的纤维的移动且在外力被解除时能够使移动后的纤维的位置复原的弹性。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耐漏血性优异且容易处理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血管等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一例的、埋入人体的人工血管(移植物)由聚酯等合成纤维通过织造结构或编织结构形成。
编织结构(也称为编织物)是通过用线制成环并在该环上缠绕下一个线而连续地制成环,从而相互接合而形成的。编织结构的人工血管由于多孔度高,因此耐漏血性低。
因此,虽然使用了在外周面的整体涂覆有聚氨酯弹性体的人工血管,但由于聚氨酯弹性体形成的涂覆层而容易损害人工血管的多孔性,在外周面的整体覆盖聚氨酯弹性体,因此难以将针向设置于纤维彼此之间的孔选择性地穿刺。因此,在利用缝合针、注射器进行穿刺时产生的涂覆层的针孔容易产生针尖的边缘切断线而成的孔,针孔容易残留。作为实现这样的多孔性的有孔性和防漏血性的兼顾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形成织眼或线迹的位置的线的接合部的一部分进行熔敷的血管修补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4-3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用引用文献1的血管修补材料作为人工血管的情况下,由于残留有在纤维彼此之间产生的孔,因此针尖容易进入该孔,但拔出穿刺的针后的针孔由于纤维彼此的缠绕而维持为打开的状态,难以提高耐漏血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漏血性优异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是多个结构体要素绕轴配置而分别构成的多个结构体在轴向上连接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所述结构体要素具有构成为由多个纤维捆扎而成的纱线包围其内侧的包围部,
所述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轴向上连接第一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和与所述第一结构体相邻的第二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
所述包围部具有所述纤维彼此以在所述结构体的绕轴方向上具有扩展口的状态分离的间隔部,
所述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通过树脂覆盖所述包围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覆盖部,
所述覆盖部具有在所述结构体要素负担外力时能够进行使所述间隔部变窄的所述纤维的移动且在所述外力被解除时能够使移动后的所述纤维的位置复原的弹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耐漏血性优异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背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莱客思,未经株式会社海莱客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5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