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56696.3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54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强 |
主分类号: | A61B17/072 | 分类号: | A61B17/072;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9 | 代理人: | 李宁宁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下线 缝合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包括:固定架、多个缝合钉、推动件以及缝线。固定架包括架体及安装管,安装管上远离架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多个缝合钉依次堆叠地套设在安装管的外表面上。本申请提供的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安装管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多个缝合钉,多个缝合钉通过推动件依次从安装管上被推出,并逐一被旋转钻入并锚定在相应的人体组织里,通过缝线将多个缝合钉收紧,多个缝合钉带动创口周围的人体组织对创口进行缝合,实现了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一次进入人体后就能够对创面的缝合,提高了对创面的缝合效率,另外,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提高了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介入式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微创手术具有高效精准、手术效果好恢复快、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小、无需开腹等特点。在微创手术过程中,缝合创面是常见且有挑战的课题。内窥镜下缝合创面的器械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类似于外科开腹手术一样能通过缝线进行创面闭合的器械。已有的相关技术中,操作不高效,需要反复多次安装缝合装置,而不能一次性对创面进行连续缝合,同时,手术医师反复安装锋利的缝合装置存在医疗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缝合效率高的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架体及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上远离所述架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多个缝合钉,多个所述缝合钉依次堆叠地套设在所述安装管的外表面上,每一所述缝合钉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接结构,所述安装管能够带动所述缝合钉转动;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套设在所述安装管上,并能够沿所述安装管的轴向移动,所述推动件抵压在所述缝合钉上,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推动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从所述第一卡接部中脱出,以使所述缝合钉从所述安装管上脱出;以及缝线,所述缝线与多个所述缝合钉连接,且所述缝线与邻近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的一个所述缝合钉固定连接,其他的所述缝合钉能够在所述缝线上滑动。
如上所述的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其中,其还包括:切断锁死装置,所述缝线从多个所述缝合钉穿出后穿入所述切断锁死装置;其中,所述切断锁死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架本体、把手和抵压管,所述抵压管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缝线的第一过线孔;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包括移动部及牵引部,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架本体上,并能够带动所述牵引部沿所述抵压管的轴向移动;固定壳,所述固定壳抵接在所述抵压管的远离所述架本体的一端,所述固定壳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缝线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牵引部依次穿过所述架本体、所述抵压管伸入所述固定壳内;切断壳,所述切断壳设置在所述固定壳内,所述切断壳上设置有切断孔和限位孔,所述牵引部的第二卡接部穿过所述限位孔,并能够与所述切断壳相干涉,所述缝线穿过所述切断孔,所述切断孔与所述第一过线孔对应设置并连通;以及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壳内,并位于所述切断壳与所述缝合钉之间,所述牵引部穿过所述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牵引部的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且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中脱出。
如上所述的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其中,所述挤压件上设置有贯穿其的通孔;所述牵引部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与所述挤压件相干涉,所述通孔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切缝;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所述切缝和所述通孔。
如上所述的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其中,所述缝合钉包括基体以及螺旋针头,所述螺旋针头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另一端上,所述基体套设在所述安装管上。
如上所述的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其中,所述缝合钉还包括:穿线部,所述穿线部套设在所述基体上,且所述穿线部上设置用于穿过所述缝线的第二过线孔。
如上所述的内窥镜下线桩缝合装置,其中,所述穿线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强,未经张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56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剂瓶注塑熔融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变光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