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分离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456166.9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1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曦;徐宏;许金苗;王晓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F16K3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刘静静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驱动阀芯的弹性件,阀体包括采用螺纹配合且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的内部带有阀座,阀芯的一端为与阀座配合的密封端,第一阀体远离第二阀体的一端作为气液分离阀的入口;第二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气液分离阀的出口,阀芯的另一端为伸入第二阀体内的驱动端,弹性件抵压在驱动端和第二阀体的内壁之间。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当液氮沸腾生成氮气产生背压到一定量的时候,阀芯受压使得气液分离阀自动打开;当背压小于设定值时,气液分离阀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关闭;避免了增大进液端压强才能使管道内液氮顺畅流通,有效的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阀。
背景技术
液氮应用于冷冻消融中时,由于液氮是一种超低温的流体,在初始常温管道中流动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沸腾现象,生成的氮气在管道内形成背压,从而阻碍液氮向前端耗材部分的继续流动,导致可到达耗材前端的液氮量极少,使得冷冻效果极大受限。
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液氮流入端压强对抗背压,造成液氮罐的制造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驱动所述阀芯的弹性件,所述阀体包括采用螺纹配合且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
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带有阀座,所述阀芯的一端为与所述阀座配合的密封端,所述第一阀体远离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作为所述气液分离阀的入口;
所述第二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气液分离阀的出口,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为伸入所述第二阀体内的驱动端,所述弹性件抵压在所述驱动端和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壁之间。
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螺纹配合程度,决定了气液分离阀处于开放状态时弹性件的形变程度,以使气液分离阀排气时的气体压强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气体从入口进入,在气体的压强作用在阀芯的作用力大于弹性件作用在阀芯的作用力时,阀芯的驱动端与阀座分离,此时入口与出口相导通,气体能够从出口排出;在排气的过程中,由于气体被持续排出,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阀芯的驱动端在弹性件作用下逐渐复位,以将入口与出口阻断;此过程中,无须任何人为手动操作,实现了自动排气的效果。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两者整体上均为管状,所述第一阀体的一部分为结合段,该结合段插入所述第二阀体内部且螺纹配合,所述气液分离阀的出口位置避让所述结合段。
结合段在第二阀体连接时,避免结合段影响出口的大小,以影响气液分离阀的出气。
可选的,所述第二阀体的侧壁穿设有与所述结合段相抵的锁紧螺钉。
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通过螺纹相互锁紧后,然后再通过锁紧螺钉进一步加强对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相对位置的固定强度,避免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之间相互转动。
可选的,所述锁紧螺钉至少有两个,且沿第二阀体的周向依次布置。
螺钉与结合段之间通过摩擦力进行固定,至少两个锁紧螺钉能够增加与结合段之间的摩擦力。
可选的,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配合的一端包括相互衔接的锥面段和柱面段,其中所述锥面段与所述阀座密封配合,在所述柱面段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排气槽;
所述阀芯在密封端和驱动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壁之间留有排气间隙,所述气液分离阀在开放状态下,所述入口、所述排气槽、所述排气间隙以及所述出口依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56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机芯按摩椅用防撞监测控制装置
- 下一篇:清洁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