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密封舱及水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37818.4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08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仓;齐有泉;芦斌;许文浩;李云昊;侴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G01M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刘兴;项荣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密封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下密封舱,包括:舱体;端盖,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开口端,用于将所述舱体封闭;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以及漏水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漏水检测器包括漏水感应线缆,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一端与舱内电路相连;所述舱体或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位于靠近所述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漏水感应线缆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内。本申请能够在发生漏水的第一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并反馈至控制系统进行报警,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避免水流继续泄漏至舱体内,对舱体内的电气元件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密封舱及水下设备。
背景技术
水下设备中,一些电子元件往往需要设置于密封舱内,与外部水源进行隔绝,但是水下密封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同样面临漏水的风险,水下密封舱发生漏水时及时对其进行回收,可减小电子元件损坏的风险。
因此,目前常在水下密封舱的内壁或舱底设置漏水检测装置,进行漏水检测,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当舱体存在积水时才能检测出漏水,此时回收水下密封舱的时机已经错过,密封舱内的电子元件可能已经被损坏,存在较大的弊端。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水下密封舱及水下设备,解决现有漏水检测方式存在延迟,导致舱体内电子元件受损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下密封舱,包括:
舱体;
端盖,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开口端,用于将所述舱体封闭;
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以及
漏水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舱体内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漏水检测器包括漏水感应线缆,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一端与舱内电路相连;
所述舱体或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位于靠近所述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漏水感应线缆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内。
可选地,所述漏水感应线缆与所述端盖和舱体的连接处之间存在间隙。
可选地,所述漏水感应线缆沿周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内。
可选地,所述漏水检测器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舱体或端盖上,用于固定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压块上的连接件;
所述舱体或端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沟槽连通的容纳槽,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块伸进所述容纳槽内并抵紧在所述漏水感应线缆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舱体或端盖相连。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钉。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下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密封舱。
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申请通过将漏水检测器设置于端盖和舱体的连接处,漏水检测器靠近密封位置,位于水流泄漏路径的上游,当发生漏水状况时,漏水检测器能够立即检测到,进而第一时间对水下密封舱进行回收,大大降低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避免水流继续泄漏至舱体内,防止舱体内的电气元件被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378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