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负压脱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406386.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78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军;高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熙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D53/30;B01D53/7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李秋波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负压脱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负压脱附装置,包括脱附外筒体和脱附内筒体,所述脱附内筒体内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通液板,所述通液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脱附外筒体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探头,所述脱附外筒体内腔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气体检测传感器探头,所述脱附外筒体顶部的中端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阻火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风机、脱附外筒体、温度传感器探头、气体检测传感器探头、通液板和雾化喷头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脱附装置在高温蒸汽脱附活性炭时,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气体的种类较为复杂容易引起爆炸,使得脱附装置在脱附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活性炭负压脱附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活化加工制备而成,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基团,特异性吸附能力较强的炭材料的统称。活性炭脱附是吸附饱满的活性炭通过一定条件处理后再次活化。活性炭在环境保护,工业与民用方面己被大量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合被更换后,使用活性炭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因此还可以采用高温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内之杂质进行脱附,并使其恢复原有之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但现有的脱附装置在高温蒸汽脱附活性炭时,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气体的种类较为复杂容易引起爆炸,使得脱附装置在脱附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活性炭负压脱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负压脱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负压脱附装置,包括脱附外筒体和脱附内筒体,所述脱附内筒体内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通液板,所述通液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脱附外筒体顶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探头,所述脱附外筒体内腔顶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气体检测传感器探头,所述脱附外筒体顶部的中端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阻火器,所述导气管的左端固定安装负压风机,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处理筒体,所述处理筒体内腔的上端设置有冷凝腔,且冷凝腔右侧的下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处理筒体内腔的下端设置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药剂反应槽。
优选的,所述脱附外筒体正表面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脱附外筒体的内侧设置有脱附内筒体。
优选的,所述通液板的左侧连通有冷水管,且冷水管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脱附内筒体内腔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脱附网板,所述脱附内筒体内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罩,所述排气罩内腔上端固定连接有均分网板,所述排气罩底部的中端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药剂反应槽的左端和冷凝腔的左端之间连通有通气管,所述药剂反应槽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导引管,所述导引管和通气管的底部均连通有蜂窝陶瓷分气筛,所述药剂反应槽的右端和反应腔右侧的上端之间连通有排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风机的作用,能够加快脱附内筒体上端脱附出的气体经导气管流向处理筒体,进行形成了负压,避免了气体堆积的情况出现,通过脱附外筒体的作用,在脱附内筒体外侧加强了一道防护,降低了爆炸带来的影响,通过温度传感器探头和气体检测传感器探头的作用,能够对脱附出的气体种类和温度进行同步检测,在检测到脱附的气体种类和脱附气体温度时,同步传送信号给控制面板进行对比分析,当脱附气体温度将要达到一些气体的爆燃点时,控制面板关闭进气管内的第二电磁阀的同时,打开冷水管内的第一电磁阀,使得外界冷水经冷水管输送到通液板内经雾化喷头喷出,从而能够快速对脱附气体进行降温,避免了爆燃的情况出现,保障了本装置脱附工作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脱附装置在高温蒸汽脱附活性炭时,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气体的种类较为复杂容易引起爆炸,使得脱附装置在脱附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熙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熙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06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支高密色织弹力斜纹面料
- 下一篇:一种活性炭定量投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