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电池和RS485通讯模块共地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51193.X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82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韩地元;谢宝棠;赵素芳;郑阳辉;郭贵元;谢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H02H3/16;H01R4/6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黄良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电池 rs485 通讯 模块 电路 | ||
一种控制电池和RS485通讯模块共地的电路,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用于解决RS485通讯功能的BMS和电池包供电系统共地关断电池时地与地之间产生电位差损坏器件的问题,控制电池和RS485通讯模块共地的电路包括:MOS管Q11、MOS管Q10、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电池管理单元U1;MOS管Q11和MOS管Q10顺次连接设置在电能输入输出端CH+和电池组正极B+之间,电池组负极B‑与RS485通讯模块共同连接公共地C‑;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管理单元U1、MOS管Q11的G极、电池组负极B‑连接,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管理单元U1、MOS管Q10的G极、电池组正极B+、电池组负极B‑连接。有益效果在于采用2个P‑MOS管控制电池组正极通断,让电池与RS485通讯模块共地,材料成本低电路简单,缩小产品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电池和RS485通讯模块共地的电路。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带RS485通讯功能的BMS和电池包供电系统都是关断电池组负极的,两者之间不共地,需要用芯片RS485、隔离芯片π131U31、隔离变压器、光藕做隔离来分开地。这样材料成本会高很多,电路也比较复杂。如果两者共地,当关断电池的时候通讯芯片的地就会悬空,地与地之间会产生电位差,容易损坏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电池和RS485通讯模块共地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电池和RS485通讯模块共地的电路,应用在带有RS485通讯模块的电池包供电系统中,所述控制电池和RS485通讯模块共地的电路包括:MOS管Q11、MOS管Q10、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电池管理单元U1;
所述MOS管Q11和MOS管Q10顺次连接设置在电能输入输出端CH+和电池组正极B+之间,所述MOS管Q11的S极与电能输入输出端CH+连接,所述MOS管Q11的D极与MOS管Q10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10的S极与电池组正极B+连接,所述电池组负极B-与RS485通讯模块共同连接公共地C-;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管理单元U1、MOS管Q11的G极、电池组负极B-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接收电池管理单元U1的电信号控制MOS管Q11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管理单元U1、MOS管Q10的G极、电池组正极B+、电池组负极B-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接收电池管理单元U1的电信号控制MOS管Q10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23和电阻R35,所述MOS管Q23的G极串联一个电阻R95后与电池管理单元U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MOS管Q23的D极与电阻R35串联后与MOS管Q11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23的S极与电池组负极B-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MOS管Q22、电阻R34、二极管D8、三极管Q20、三极管Q12和电阻R31,所述MOS管Q22的G极串联一个电阻R101后与电池管理单元U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MOS管Q22的D极串联电阻R34后与二极管D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2的S极与电池组负极B-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输入端分别与MOS管Q10的G极、三极管Q20的E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0的C极、三极管Q12的C极和所述电阻R31的一端均与电池组正极B+连接,所述电阻R31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0的B极、二极管D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E极与三极管Q20的B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单元U1是型号为SH367007的电池保护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2个P-MOS管控制导通或关断电池组正极,让电池可以与RS485通讯模块共地,材料成本降低,电路简单,缩小产品空间,同时可有效的避免关断电池时地与地之间会产生电位差损坏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必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必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51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环境采样分析装置
- 下一篇:智能笔与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