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低温环状管网混水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330279.4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0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董冰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奥博安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中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9 | 代理人: | 文信家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环状 管网 供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低温环状管网混水供热系统,包括锅炉、A区域、B区域和C区域,所述锅炉的一侧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混水器,所述A区域、B区域和C区域靠近供水管的一侧均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A区域、B区域和C区域远离控制机构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均设置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控制机构,达到了在供热面积不同时可以对供水水压进行适当调整的目的,并且又可以对供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促进供热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设置过滤装置,达到了可以对回流的水进行过滤的目的,从而便于后期对回流水进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低温环状管网混水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热网的布局通常是结合城市近、远期建设的需要,综合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道路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现有热网的布置形式为枝状布置以热源为起点,管网采用枝状连接,热网供水从热源沿主干线,分枝干线,用户支线送到各热用户的引入口处,网路回水从各用户沿相同线路返回热源。
所谓枝状管网是由管网主干线—支干线组成,主干线只有一条,而分支线可以有几十条甚至几百条,形如大树,许多城市的供热管网采用了此种管网结构,枝状管网适合小型或中型管网,如几十万m2或上百万m2供热面积的供热管网,而对于大型供热管网,如几百万m2甚至上千万m2供热面积的管网,但现有的环状管网混水供热系统,具有以下缺点:
由于在多个区域供热时由于供热面积不同,从而会导致水力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流量分配难于调整与许多分支线供回水压差达不到要求,且由于调节节点多,让调节者仍感力不从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低温环状管网混水供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低温环状管网混水供热系统,包括锅炉、A区域、B区域和C区域,所述锅炉的一侧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混水器,所述A区域、B区域和C区域靠近供水管的一侧均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A区域、B区域和C区域远离控制机构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均设置有过滤装置;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二连接管、混水降温装置、供水泵和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混水降温装置、供水泵和第一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锅炉远离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靠近混水器的一侧设置有一级泵和二级泵,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均与混水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供暖锅炉的供暖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均与回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散热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回水管,从而对区域的管道形成环形循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与供水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热水通过供水管进入第二连接管从而对区域进行供暖。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供水管的一侧设置的第一控制阀门,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均为电动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工作人员远程切断区域的水源,从而增加检修时的便捷性,并且当温度出现异常时,混水降温装置可以及时触发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从而增加区域供热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混水降温装置、供水泵、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相互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奥博安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奥博安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30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安全性混凝土起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用美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