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作物用移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307730.0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62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虹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秋婷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移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作物用移苗装置,包括架体以及滑动在架体内的移苗铲,架体包括上环和下环,上环和下环之间通过多组支板同轴固定连接,支板上均开设有两组相互呈V型的倾斜滑口,移苗铲包括移苗环和两组铲体,两组铲体相互对称转动在移苗环上,铲体包括半环部、半锥铲部和两组侧铲部,半锥铲部固定在半环部上,两组侧铲部分别固定在半锥铲部边侧;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对称转动在移苗环上的铲体,两组铲体闭合状态为锥台型结构,从而使得铲入两组铲体内的土壤呈与两组铲体闭合状态下一致的锥台形,进而有效避免幼苗及其土壤从两组铲体内脱落,从而避免移苗的失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作物用移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种植生产中,为保证幼苗的存活率,通常将比较密集的幼苗进行移栽,使得幼苗分散开。在进行幼苗移植时,通常采用小铲在缼苗处先挖坑,再把移苗的幼苗带土挖出并移栽到缼苗坑内,但是该方式,效率较低。
目前,中国专利号为“202021758732.4”公开了一种保护效果好的农作物移苗装置,包括把手,把手外表面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苗铲,苗铲外表面的前侧开设有铲孔,铲孔的内左侧壁和内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铲刀,苗铲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铲刀,苗铲内壁的后侧开设有第一滑槽。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照明灯,实现了人们夜晚作业时照明的功能,便于人们进行工作,且能够提高夜晚幼苗铲移的准确率,避免对幼苗造成损伤,设置有保护片,能够在卸苗片推出幼苗和土壤时对幼苗的叶子进行保护作用,避免损伤幼苗,从而提高了此装置的安全性。
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上述装置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由于苗铲为圆柱型结构,在移栽的过程中,土和幼苗容易从苗铲脱落,进而造成移苗的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用移苗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在移栽的过程中,土和幼苗容易从苗铲脱落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农作物用移苗装置,包括架体以及滑动在架体内的移苗铲,所述架体包括上环和下环,所述上环和所述下环之间通过多组支板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板上均开设有两组相互呈V型的倾斜滑口,所述移苗铲包括移苗环和两组铲体,两组所述铲体相互对称转动在移苗环上,铲体包括半环部、半锥铲部和两组侧铲部,所述半锥铲部固定在半环部上,两组所述侧铲部分别固定在半锥铲部边侧,侧铲部面向支板一侧均设置有与倾斜滑口滑动配合的导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转动连接在上环上的把手架。
更进一步地,所述移苗铲还包括固定在移苗环上的踏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踏板上固定有拉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环上固定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设置有的导向管,所述拉杆穿过并穿出导向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管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导向套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导向套内壁,所述拉杆靠近移苗环一端固定有与限位杆限位配合的支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侧壁对称开设有弧形滑口,所述限位杆远离转轴一端垂直固定有与弧形滑口滑动配合的滑杆。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秋婷,未经朱秋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07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酸奶机
- 下一篇:一种无市电模式下的太阳能气象站





